畢業去哪了? 多所高校公佈本科教學或就業質量報告

        近期,多所高校紛紛發佈學校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或202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向社會公佈2024屆畢業生的升學就業去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梳理了20餘所高校的相關報告,發現本科畢業生選擇升學的比例佔比較高。 此外有一定比例的高校畢業生選擇留在當地就業創業,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

       求學深造是最主要的畢業去向

       對於本科生而言,求學深造是最主要的畢業去向。 據《北京大學本科教學質量報告(2023-2024學年)》顯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北大應屆本科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3.81%。 畢業生最主要的畢業去向是升學,占84.23%。 在復旦大學,截至2024年8月,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比例仍保持較高水準,占畢業生總數的74.7%。 在華中科技大學,根據2024年12月23日發佈的《華中科技大學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畢業生最主要的畢業去向是深造,深造人數佔落實畢業去向總人數的76.7%。

        其中,部分畢業生選擇出國(境)深造。 清華大學發佈2024屆畢業生就業數據顯示,2024屆清華畢業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9.6%。 其中,本科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18.4%,碩士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7.3%。 北京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出國(境)留學641人,佔18.38%。 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生出國(境)留學838人,佔比22.18%。

       畢業生正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教育部在2023年年底發佈的《關於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曾提到,加強分行業分區域就業市場建設。 彙聚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社會招聘機構等多方資源,著力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聯盟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

       畢業生正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部分畢業生選擇留在當地就業創業,安家落戶,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 《吉林大學2024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年度報告》顯示,在2024屆畢業生中,共有3693名畢業生選擇在吉林省就業(含短期科研助理及管理助理),佔總就業人數的38.50%。 其中,本科畢業生1834人,碩士畢業生1502人,博士畢業生357人。 留吉就業畢業生中主要就業行業為製造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以及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 主要就業單位為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吉林大學(含附屬醫院)、中共吉林省委組織部(選調生錄用單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華南師範大學,近3年本科畢業生廣東省內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91.28%左右。 省內就業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為主,珠三角地區就業的畢業生占就業總人數的八成左右。 在西北大學,該校歷屆畢業生中約有70%服務於西部,其中有一大批畢業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邊疆和貧困地區建設。

       不少畢業生進入行業領軍企業和國家戰略單位

       此外,部分高校的過半畢業生進入行業領軍企業和國家戰略單位工作。 北京郵電大學公佈2024屆畢業生深造和就業情況,83.4%的畢業生選擇國家重點單位,進入國防科技單位、黨政機關、科研院所等國家戰略導向單位和世界500強、中國500強、電子資訊百強等行業領軍企業。 在西安交通大學,截至2024年12月10日,該校畢業生到國資委直屬骨幹央企、重要科研機構、世界500強名企等重點行業及單位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64.1%。

       為了拓展高品質就業工作崗位,服務國家急需行業發展需要,哈爾濱工程大學出臺《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面向國家急需行業,成立船舶、核、航空、航太等13個行業就業工作組,為畢業生提供精細化服務; 邀請十大軍工集團進校開展專場雙選會,建立十大軍工集團常態化專場招聘機制,夯實國防行業就業管道。

        該校《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學校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畢業生品質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為99.85%,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度為98.05%,可靠頂用、拔尖創新的人才培養品牌得到行業普遍認可。 服務國家工業化、資訊化和國防現代化領域的畢業生佔比超過70%,其中,近50%的畢業生在世界及中國500強企業就業,40%左右的畢業生在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就業。

       基層是畢業生成長成才的大舞臺

        基層是高校畢業生成長成才的大舞臺。 教育部持續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就業,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湖南大學持續引導畢業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該校2024屆本科畢業生錄取選調生等基層就業122人。 《東華大學202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在該校2024屆畢業生中,共有16名學生參加西部計劃志願者專案,7名學生預徵入伍,21名學生成為地方選調生,3名學生加入“三支一扶”計劃。 到縣級及以下一線基層就業學生148人,到西部地區就業學生135人。

       此外,《四川大學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品質報告》顯示,為持續開展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核心的就業育人活動,766名2023屆畢業生獲得四川大學基層及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就業獎勵,學校在畢業典禮上對獲獎畢業生代表進行表彰。

       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該校每年石油石化相關專業近60%的畢業生主動選擇服務國家能源行業,就業畢業生中超過20%選擇到石油石化行業、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行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行業特色凸顯

       在就業選擇上,因各大高校特色學科定位不同,畢業生在求職中也呈現出明顯的行業分佈特色。 相關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 如《北京外國語大學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2024年,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服務於國家戰略發展急需的崗位,主要進入教育、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行業。 《中央音樂學院202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與2023屆該校畢業生單位去向相比較,2024屆畢業生選擇從事國家藝術院團、部隊院團及院校、國內專業音樂學院工作的比例明顯上漲,2023屆為27.34%,2024屆上升至38.99%; 赴地方藝術院團和院校就業比例基本持平,2023屆為11.72%,2024屆上升至11.95%。

       此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4屆畢業生就業品質年度報告》中,畢業生就業行業特色凸顯,以電子電氣製造、資訊技術服務業為主。 學校2024屆本科就業量較大的行業類分別是製造業為33.35%,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為32.49%; 研究生就業量較大的行業類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為44.89%。 畢業生的崗位流向也較好地體現了該校電子資訊類特色院校的優勢。 畢業生從事職業相對集中,以電氣/電子(不包括計算機)、計算機與數據處理為主。

       部分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特色鮮明

       近年來,教育部持續支援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為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孵化、成果轉化等提供服務。 部分高校在相關報告中公佈了畢業生創業的具體數據。

       《東華大學2024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學校2024屆畢業生5232人,其中自主創業152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2.91%。 其中81.58%的畢業學子創業項目為科學研究、創意設計、現代服務業、先進位造業,形成科技創業和創意創業兩大鮮明特色。 《遼寧大學2023-2024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本科應屆畢業生中有13人創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