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能否實現GDP增長目標
近日,有關部門公佈了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指標,與確定的增長目標有差距,下半年能否迎頭趕上?請看專家學者為下半年中國經濟把脈——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上半年主要經濟指標,雖然在多重超預期因素衝擊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0.4%,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經濟企穩回升,但上半年同比2.5%的經濟增速預示著下半年要想實現全年發展目標仍需奮起直追。釐清眼下中國經濟運行所面臨的挑戰、統籌謀劃好下半年發展方向,也成為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一致談論的焦點話題。
在多位專家看來,我國經濟發展無疑正走在快速復甦階段,但經濟運行仍面臨內外部經濟新變化帶來的潛在衝擊,同時須避免穩增長壓力下的經濟發展過熱。在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關係的同時,應以強化穩就業、穩投資為下半年主要抓手,來強化支持市場主體發展,並注重中長期政策銜接。
關注外部變化 避免內部過熱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更趨嚴峻,三重壓力持續顯現,國內疫情反彈、俄烏衝突等超預期因素衝擊影響陡然增加。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6月份經濟實現較快企穩回升。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中國經濟總體上進入到快速重啟階段。”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表示,倘若沒有烏克蘭危機和疫情跌宕反覆,中國經濟肯定會延續一季度發展好於預期的正常態勢。
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正快速消退,但外部形勢卻日益複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出“三高一低”的新特點,分別是大宗商品價格高企與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帶來的高成本、高價格;美聯儲採取激進加息政策導致其他經濟體面臨高利息壓力;部分國家因能源危機、糧食危機導致的高風險;世界經濟發展放緩所體現出的低增長率。
隆國強認為,世界經濟“三高一低”的新特點,勢必會通過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各種渠道影響我國的經濟運行,還會對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產生負面影響,必須密切關注世界經濟新變化,妥善應對外部新挑戰,扎實做好穩外貿、穩外資、穩預期等工作。
在國家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看來,由於三重壓力更加凸顯,一些結構性矛盾在上半年有所顯現。因此,在分析中國下半年的經濟情況時,要特別關注結構性的中長期因素。進行政策設計時,要避免把下半年的經濟推高到過熱水平。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也持類似觀點,強調不能因為過度擔憂而造成政策用力過猛。他還指出,不宜過度放大短期風險,而忽視了中期、結構性風險,接下來不僅要重視宏觀經濟政策短期穩增長和中期可持續性之間的匹配,還要對穩增長的宏觀政策與中期的結構性調整和改革,做出很好的權衡。
強化支持市場主體發展
儘管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指出,我國下半年在投資、消費和進出口方面的有利條件很多,經濟增速在三、四季度可能超5.5%,全年經濟增速可能超4.5%或接近於5%。
展望下半年經濟走勢,多位專家建議,應著眼於確保已出台的一攬子政策落地生效,同時以強化穩就業、穩投資來支持市場主體發展,並注重中長期政策銜接。
戴相龍認為,穩投資方面,可以實行股票市場和產權市場雙輪驅動,把更多社會長期資金轉化為企業資本金,增強企業投資能力。他進一步建議,以大力發展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北京產權交易所為主,組建3、4家全國大型資產交易機構,再通過注資兼併重組,初步形成全國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則強調,要充分認識到就業對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意義,而應對穩就業挑戰,關鍵在於支持市場主體發展。
“短期來看,目前已確定的社保費緩繳、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一次性擴崗補助等幫扶措施,已經開始見效;但長期來看,仍要繼續著眼於提升市場主體競爭力和個人職業能力。”尚福林建議,不僅要大力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多層次多元化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還要研究做好配套社會保障,保護好勞動者權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看來,應對多方面的新挑戰,不光要著眼於下半年,還要著眼於明年。因此,下半年要在繼續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的基礎上,協同推進宏觀調節和發展動力的轉換。政策著力點應轉向更大力度的擴大內需,轉向增強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轉向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4-12-12
- 2023-01-12
- 2022-12-15
- 2022-03-11
- 2022-08-01
- 2023-01-12
- 2022-07-21
- 2022-08-03
- 2024-04-16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