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街區改造成撬動消費新支點
老舊街區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下功夫實施一批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的更新專案。 其中,在發展類專案中,將改造一批老街區,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廳,建設活力街區,為青年人提供更多創新創業空間,為市民創造更多消費場景。
老舊街區改造讓老舊街區煥發了生機。 很多改造后的老舊街區成為促進消費、孕育創新、撬動經濟發展的新支點。
延續城市煙火
老舊街區改造是對現有街區的改善和優化,應該避免大拆大建。 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分院院長范嗣斌看來,老舊街區改造既是空間煥新、品質提升,更是城市活力場所營造,需要守護城市煙火氣息。 “煙火氣就是競爭力”,守護城市煙火氣息需以“人群”和“需求”貫穿更新全過程,有助於產生社會、經濟和文化綜合效益。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東路特色街區位於成都市老城區內,曾面臨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老化、人居環境較差、年輕人大量流失、商業逐漸衰敗、街區活力減弱等問題。 當地通過煥新玉林東路沿線商鋪產業,促進歷史文化遺存、煙火市井生活、時尚潮流街區交相融合,打造公園社區幸福生活新場景,讓老商業街重新聚集了人氣。 如今,玉林東路的人流量從改造前每天約1萬人增長到每天3萬人至5萬人。 全面更新了沿線商鋪153家,「玉林路民謠音樂季」「玉林書拾」等品牌文化活動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山東省威海市火炬八街原本是一條普通的城市支路,沿街38棟建築建於20世紀90年代,周邊環境雜亂、臨街私搭亂建、建築外立面陳舊、配套設施不足、商業業態匱乏,嚴重影響了區域風貌。 2022年,威海市依託周邊山、海、島、礁、林等獨特的自然景觀條件,在保持原有特色和魅力的基礎上,通過生態環境改造、景觀設施提升、休閒空間打造、服務設施完善、管網配套以及智慧旅遊建設等措施,整體提升街區品質。 改造后的火炬八街風貌煥新、業態升級、人流量持續上漲,帶動周邊景區走紅網路,助推旅遊業實現“井噴式”增長。
很多老舊街區改造還體現了對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挖掘和運用。 有的通過牆繪藝術再現市井生活場景,有的充分利用老牆、老街、老巷等文化資源要素,有的將文化符號和曲藝表演等嵌入潮流商業和空間場景,實現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讓歷史記憶轉化為各類人群有共情、能體驗、願消費的當代場景。
拉動消費增長
城市更新既關係城市面貌和品質提升,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范嗣斌認為,老舊街區改造有力帶動了片區就業增長、社會投資加大、消費流量提升、營收稅收增加,印證了“微更新產生強帶動”的經濟規律。 從潛力挖掘到價值創造,培育新消費、新業態、新動能,老舊街區成為撬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老商業街改造可以在拉動消費方面發揮突出作用。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周嵐認為,城市更新能夠促進消費轉型提質。 通過城市更新優化商業、休閒、娛樂等業態,回應健身、養老等新興需求,塑造魅力空間,帶動消費轉型提質。
江蘇省蘇州市十全街片區綜合更新提升專案針對近年來出現的步行空間狹窄、公共空間缺乏、水街特色不顯、部分資產低效閑置、古城街道活力不足等問題,通過步行改善、文化賦能的空間改造,目前已成為蘇州熱門旅遊目的地和網紅打卡地。 通過多元業態引流,激發綜合消費活力。 街道人流量、經營時長、商戶收入顯著提升,週末高峰時期人流量比改造前增長3倍以上,街道夜間上班時間平均延長2個小時,店鋪客流量和營業額提升30%,部分店鋪增長50%以上。 在政府引導下,社會資源廣泛持續投入,激發沿街約10%的店鋪自發改造升級。
老工業區改造通過形成新產業集群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帶動經濟增長。
江蘇省無錫市藍系列城市更新專案原址為無錫市輕工冶鍊廠、針織廠、五金廠等誕生於上世紀不同年代的工業遺存,以及部分廢棄的供銷社、蠶種場等老舊單體建築和民居。 自2019年起,無錫市在此打造綜合型產業園、數位文化產業聚集區、生活休閒文化商業街等不同功能板塊,先後衍生藍系列標誌性專案,實現企業孵化和業態增值。 在藍系列城市更新專案中,形成多種類業態集群,激發片區經濟活力。 老舊廠房實現華麗轉身,藍·1956科技文化創業園引進文化、科技類企業60餘家,藍·1982數位文化設計園引進設計、半導體企業25家,藍灣1917文旅街區引入商戶20餘家。 目前,園區年營業收入超3000萬元,整體出租率超過90%。
構建長效機制
老舊街區改造如何推進? 由誰運營? 資金從哪兒來? 只有回答好這些問題,老舊街區改造才能運營得長久,具有旺盛生命力。
創新老舊街區改造可持續實施模式,需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 全國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視頻會議提出,要落實項目資金平衡責任,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統籌利用各方面資金資源,構建好政府、市場與住戶之間的資金共擔機制。
周嵐認為,城市更新的運營要引入耐心資本,推動經營主體由“過去講求快周轉的開發商”,轉變為“注重居民長期需求挖掘的更新運營商”,與所在社區、百姓長期共生、共同成長。
貴州省貴陽市太平路街區改造提升專案充分利用老牆、老街、老巷等蘊含雲岩文化的獨特資源,打造專屬旅遊體驗,以河為帶,串聯周邊歷史文化遺跡、商業街區,整體塑造貴陽特色城市文化空間。 改造過程中通過「政府基金+銀行融資+企業自籌」破解融資難題。 2021年起,貴州省委、省政府堅持市場化運作,創新設立規模為800億元的“四化”及生態環保基金,其中,省級新型城鎮化投資基金重點投向城市更新領域。 太平路街區改造提升由區屬國有企業融資建設,總投資4.98億元,採取“收、租、引”的方式對優質資源進行整合,提高爭資融資能力,通過申請省級新型城鎮化投資基金1億元、向貴州銀行貸款2.9億元、企業自籌1.08億元,多管道保障了專案建設資金。
蘇州市十全街片區綜合更新提升專案在改造過程中,堅持“政府管基本、市場做提升”,形成政府引導、多元社會主體廣泛參與的更新模式。 建立四方統籌的工作組織機制,由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市屬國企、專家團隊聯合成立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專班,聯動商戶居民、撬動社會資源投入街道發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更新過程、維護更新成果,發揮政府引領、社會參與、自主更新的協同效應。
“城市更新不僅要'空間改造',更要'機制重構',通過政策機制創新實現多方利益平衡、資金共籌、合作共贏。 同時,老舊街區改造中發展聯盟、商戶聯盟、業態聯合會等機構的建立,也為長效治理提供了良好保障。 范嗣斌說。
來源:經濟日報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5-05-12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5-02-10
넗 人勤春早
- 2024-07-16
- 2022-12-15
- 2022-05-12
- 2024-01-04
- 2023-01-12
-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