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率達67%,是個啥概念?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率達67%,是個啥概念?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歷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從1949年的11%提高到2024年的67%”——近日,中國官方這一表述引起海內外關注。
為何說是「規模最大、速度最快」? 城鎮化率達到67%,處於什麼水準? 中國城鎮化率還有多大提升空間,又將對擴大內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城鎮常住人口超9.4億人
城鎮化率是衡量城鎮化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其中最常用的是基於人口計算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末,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435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
從規模看,1949年末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為5765萬人,經過70多年,增長了超88000萬人。 這一增量相當於當前歐盟27國總人口的近兩倍,超過全球城鎮人口排名第二三位的印度、美國的城鎮人口總和。
從速度看,中國城鎮化率從1949年到2024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城市發展呈現蓬勃生機,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各項城鄉改革和對外開放舉措密集出臺,為中國城鎮化的起飛做好了準備。 從1978年到2024年,城鎮化率40多年提高了49.08個百分點,英美等不少發達國家實現同階段城鎮化率躍升用時2倍以上。
“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中國的城鎮化年均增速能夠維持在1個百分點之上,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分析,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資料庫,全球城鎮化率在1982年為40.1%,2023年提高到57.3%,這期間平均每年提高0.42個百分點,中國的城鎮化速度遠高於世界和各類經濟體的平均水準。
伴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城市規模逐步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改革開放以來,城鎮化建設步入快車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加快發展,城市數量快速增加。 2023年末,城市個數達到694個,較1978年末增加501個,增幅達到2.6倍。 1981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7438平方公里,到了2023年,全國城區實體地域面積達到62038平方公里,增加了54600平方公里,增長了7.3倍。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高國力認為,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新型城鎮化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擴面提質,城鎮化空間格局持續優化,大中小城市發展更加協調,約40%的縣城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增強。
區域間差異逐漸縮小
在城鎮化推進的過程中,不同地區的城鎮化率存在一定差異。
根據2024年中國統計年鑒,有12個省(區、市)城鎮化率高於全國水準,其中3個高於80%,分別為上海89.46%、北京87.83%、天津85.49%; 19個低於全國水準,其中8個低於60%,最低的為38.88%,與最高的相差50.58個百分點。
專家分析,中國地域廣闊,受經濟發展、地域特徵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差異比較大。 但也要看到,近年來,隨著城鎮化佈局的不斷優化,區域間城鎮化水準差異逐漸縮小,中西部地區城鎮化加速發展,與東部和東北地區的城鎮化水平差異趨於縮小。
看一組對比:2014年,全國城鎮化率最高的為上海89.3%,最低的為西藏26.23%,二者相差63.07個百分點;到了2023年,最高與最低之差為50.58個百分點,差距明顯縮小。 從城鎮化速度來看,中西部地區多地城鎮化率從2014年到2023年提升了10個百分點以上,如西藏提升12.65個百分點、貴州提升15.7個百分點、河南提升13.03個百分點、陝西提升12.15個百分點,這明顯超過東部和東北地區增速。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從近年發展態勢看,有兩個現象比較明顯:一個是,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數量增長較快。 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增長了27.1%。 另一個是,農民向縣城集聚的現象比較普遍。 從人口普查數據看,十年間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增長超過30%,縣城成為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3月18日,陝西省統計局公佈城鎮化最新數據,2024年末,陝西省城鎮人口達到2615萬人,城鎮化率提升至66.14%。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陝西以縣城為重要載體,全力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率年均提升0.8個百分點,提前2年實現65%的規劃目標。
“到2030年,陝西城鎮化率預計接近70%。” 陝西省發展改革委規劃處副處長魏昊說,「我們將推動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中明確的重點任務落實,釋放城鎮化蘊藏的內需潛力,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 ”
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城鎮化率達到67%,未來走勢如何?
據介紹,城鎮化率30%—70%一般被認為是城鎮化快速發展區間。 1996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0.48%,首次邁入這一區間,經過20多年發展,正逐步接近70%。
專家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發展總體經歷了三個時期:1978—1995年是起步發展期,城鎮化率年均提高0.7個百分點;1996—2020年是快速發展期,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十四五”以來進入快速發展的後期,城鎮化率增速有所放緩,但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根據去年印發的《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預計經過5年的努力,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提升至接近70%。
從國際比較看,目前中國城鎮化率明顯低於發達經濟體80%左右的水準。 高國力表示,發達國家經驗表明,城鎮化率達到65%後的十餘年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如美國、德國、日本、韓國城鎮化率從65%到增速放緩至年均0.2個百分點以內的穩定發展階段,分別用了18年、11年、13年和11年,其間年均增速分別達0.46個、0.64個、0.82個、1.25個百分點。 比照國際經驗和發展規律,我國城鎮化率仍會繼續提高。
城鎮化率的進一步提升,意味著內需潛力將持續釋放。 據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拉動萬億元規模的新增投資需求和2000多億元的消費需求。 高國力認為,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夯實經濟平穩運行的基礎,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有潛力,也有挑戰。 專家認為,當前,城鎮化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品質仍待提高,一些中小城市和縣城對產業和人口的承載能力不足,超大特大城市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不夠,部分城市安全韌性存在短板弱項。 對此,需要採取更多針對性措施,穩步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包括科學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社區改造,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等。
“應統籌各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功能定位、城鎮化發展水準和人口規模,因地制宜確定城鎮化建設重點方向。” 中國巨集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周毅仁說,城鎮化建設必須分類施策,不能搞整齊劃一,各地應當細化實化政策舉措,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來源:新華網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5-05-09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5-02-10
넗 人勤春早
- 2024-07-16
- 2022-12-15
- 2022-05-12
- 2024-01-04
- 2023-01-12
-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