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新物種

      對於生物學家而言,可能沒有什麼比發現新物種更令人興奮的了。 最近,這樣的好消息接二連三。

     在我國南部和越南北部,中外科研人員合作,發現了6個蜘蛛抱蛋屬植物新種。 蜘蛛抱蛋隸屬天門冬科,我國是該屬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

      在西南岩溶國家公園擬創建區,科研人員發現一錦葵科椴樹屬植物新種——石山椴。 這是人們首次在岩溶地區發現椴樹屬植物。

      在長江上游支流大渡河流域,我國科研團隊發現了一種洞穴盲魚新物種“川洞山鰍”,這是長江幹流以北地區首次發現典型洞穴魚類。

       在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天屬植物新種——華東景天被發現,打破了學界長期將該類群誤判為日本特有物種的認知。

      除了現存的新物種,一些「古老」的新物種也在不斷被發現。 我國物種資源高度豐富,多山的地形特徵,構成了一些地理演變過程中生物的天然“避難所”,眾多古老物種得以延續至今。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新近發現了一種產自雲南曲靖會澤縣約3.9億年前的胴甲魚類新屬、新種——凹甲銅都魚,不僅確立了圖巴魚科的合理性,還進一步釐清了胴甲魚類的系統發育關係。

       發現新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是科學和生態環保領域的議題,更事關產業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 一個物種的背後,是有待開發的巨大生產力。 未知的物種中,可能藏著治癒疾病的良藥,或是解決環境問題的答案。

      多個新物種在我國被發現,既是生物資源考察的成果,也是多年來各地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結果。 價值實現的前提是充分保護。 黑龍江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瀕危物種方面的成績就格外亮眼。 日前,在保護區內的饒河農場濕地,工作人員監測到東方白鸛種群產下了今年首枚鳥蛋,標誌著這一國際瀕危物種在三江平原腹地的繁殖進入新階段。

      如今,包括新物種在內的一系列科學新發現,也越來越依賴於新技術、新裝置的發展。 最近,兩個大科學裝置的新進展,就讓大家對相關科學研究的未來前景有了更多期待。 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日前在廣州國際生物島正式啟動建設。 該設施將繪製人類生命中的細胞動態演化圖譜,打造數字細胞AI大模型,構建數位生理人,創新生物醫療檢測新範式,開闢生物醫藥研發新賽道。 與此同時,位於北京懷柔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也啟動了帶光聯調,其建成后對提升我國前沿基礎科學和高技術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說機器人也是一類「新物種」的話,科技突破正縮短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創造出更具科技感的機器人類型。 韓國首爾大學工學院宣佈了一項重大突破:成功開發出一種基於液體的下一代軟體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與電影《終結者2》中的T-1000機器人有相似之處。 它可以穿過金屬障礙,捕獲並運輸異物,還可以與其他液體機器人融合,並在水面及地面上自由移動。

      未來已來。 當技術反覆運算週期以月甚至周為單位計算時,「未來」不再是遙遠的時間刻度,而成為需要持續應對的當下課題。 站在這個關鍵節點,我們既需要積極擁抱變化,更需要保持對發展方向的清醒判斷。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