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招市場看人工智慧產業人才供需

         浙江杭州春季首場大規模線下人才招聘會,830家企業推出2.1萬個崗位,半數聚焦人工智慧演算法、大模型研發; 華東理工大學春季重點單位專場招聘會,前十號展位成了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的「熱門求職走廊」...... 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不少用人單位“擴招”相關崗位。

        “人工智慧+”為就業市場提供新機遇。 當前,在就業市場活躍的人工智慧崗位有哪些? 反映出怎樣的產業發展趨勢? 長期來看,人工智慧產業哪些職業值得關注? 近日,記者走進校園和產業應用一線採訪。

       人工智慧廣泛落地,演算法人才供需兩旺

       寧夏吳忠利通區扁擔溝中心學校,是當地智慧課堂創新實踐應用專案試點校。 智慧教室里,一堂語文課正在進行,學生們分組討論,並通過平板電腦將答案上傳系統。

       “27次問答,追問佔比22%。” 下課後,教師收到一份人工智慧課堂報告,涵蓋師生問答、課堂行為等,提醒其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 這份報告源自2000公裡外的廣東,由廣州視睿電子科技公司研發的課堂智慧反饋系統提供。

       “報告的生成離不開背後的演算法工程師。” 吳捷是廣東工業大學碩士生,在視睿科技自然語言處理方向的演演算法工程師崗位實習。 這段時間,他參與了課堂智慧反饋系統的數據處理,以及大模型訓練、評測工作。

        “系統搭載了教育大模型,我們對課堂環節進行多模態數據採集和分析,讓系統準確捕捉師生問答等有效資訊,反復學習這些數據。” 吳捷說,與此同時,將教育教學理論轉換為人工智慧掌握的語言,訓練其提出專業建議。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向更多場景延伸,「人工智慧+」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人工智慧+教育”“人工智慧+金融”“人工智慧+醫療”...... 傳統行業迎來智慧化新機遇。

       以視睿科技為例,其主營的液晶顯示主控板卡、交互智慧平板等人工智慧產品,廣泛應用於家電、教育、企業服務等領域。 “人工智慧技術涉及研發、生產、服務全流程,需要大量演算法人才。” 公司首席技術官楊銘表示。

        在多地春招市場,演演算法工程師崗位供需兩旺。 招聘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招,機器人演算法工程師招聘同比增長超30%。 從行業分佈看,招聘機器人演演算法工程師最多的行業是人工智慧。

        “一方面,要對現有大模型進行性能調優及工程化落地,通過技術創新降成本; 另一方面,需突破具身智慧、多模態融合等技術瓶頸。 這些技術需求,帶動了演演算法工程師等崗位的招聘需求。 “楊銘說,”數理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只要具備一定的人工智慧學習背景,我們就非常歡迎。 ”

       算力需求激發關鍵硬體發展潛力,為求職帶來利好

       算力是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人工智慧在各領域的快速應用發展,也增加了對高算力、高性能的人工智慧加速器的需求,相關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人工智慧加速器是專門用來加速人工智慧任務處理的硬體,能快速理解大量資訊,幫助手機、電腦等設備完成以往難以高效解決的任務,比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研究生王旭航即將畢業,入職上海華為技術公司從事研發工作。

        讀博期間,我見證了人工智慧從起步進入'深思考'階段,使用者需求指數級增長。 這讓我們相關專業的學生在找工作時,選擇面更寬了。 “王旭航說,這幾年明顯感到人工智慧加速器研發崗位的需求在增加,”我應聘的崗位今年還招了幾名博士生和碩士生。 ”

        “在企業辦公、工業互聯網等場景中,高效部署人工智慧加速器非常重要。 我未來參與研發的主要涉及通信領域,通過設計專用的人工智慧加速器提高運行效率。 “王旭航介紹。

         根據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2024年我國智慧算力規模同比增長74.1%。 “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加速器作為關鍵硬體,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教授張婭表示,對有志於投身這場科技革命的年輕人來說,正是抓住機遇的時候。

      這兩年,張婭指導的一些學生也進入科技企業從事相關工作。 “人工智慧加速器設計和研發是跨學科的,不僅需要深厚的電子工程知識,還要對計算機體系結構、機器學習演算法有較深刻理解。” 張婭說,相關團隊通常由軟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和系統架構師等組成,“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為學生求職帶來利好。 ”

       採訪中記者發現,有的地方積極佈局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才同步推進,通過專案落地彙聚人才要素。 多地在人工智慧人才吸引和產業佈局方面主動作為,以在人工智慧產業競爭中贏得先機。

       建造維護「數位高速公路」,相關崗位增加

      “請規劃最快的回家路線。” 杭州一名車主坐進汽車,對著車內搭載的智慧系統發出指令。 幾乎同一時間,車輛啟動導航,根據即時交通資訊選擇最佳路徑。 要想語音指令快速回應,讓系統迅速做出可靠判斷,就需要數據傳輸更高效。

      數據,是人工智慧大模型訓練的“燃料”。 通過海量數據的訓練,大模型才能具備強大的泛化能力。 近年來,數據科學家、分析師、工程師等,成為人工智慧領域較受歡迎的崗位。 與此同時,一些聚焦技術底座的職業,因其處於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環節,也受到科技企業關注。

        浙江大學應屆畢業生席少珂前不久通過校園招聘,收到阿裡雲智慧集團的錄用通知,崗位是網路技術高級開發工程師。 “我報考的基礎設施事業部負責為使用者提供計算、存儲、網络等基礎雲服務。” 在她看來,這個崗位就是為人工智慧世界建造和維護「數位高速公路」「超級計算工廠」。。

      “大模型訓練過程中,海量數據進出伺服器。 我們會研究設計更寬敞快速的數據通道,讓訓練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席少珂說,數據既要”跑得快“,還要”不迷路“。 比如,當伺服器宕機,數據傳輸需要自動切換路線,繞過「危險路段」。。 “我們的工作可以讓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更高效、更穩定。”

       這類崗位需求為何增加? 席少珂認為:首先,人工智慧網路基礎設施涉及硬體傳輸、協議設計、故障容錯等多個細分領域,需要大量網路“匠人”各展所長。 其次,技術底座一旦出問題,會影響使用者安全、企業利益,這就要求每個技術細節極致打磨。 最後,隨著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網路技術必須同步升級,既要追趕現有技術,又要預研未來需求,需要更多人手參與快速反覆運算。

       據介紹,阿裡巴巴集團已啟動春季2026屆實習生招聘。 更加註重人工智慧方向,相關崗位佔比近五成; 部分人工智慧營業單位佔比更高,在阿裡雲超80%。 阿裡雲資深招聘總監曹彬介紹,公司涉及數據的崗位增多。 比如多模態工程師,開發和優化支援文本、圖像、音訊、視頻等多模態數據的人工智慧模型; 再如合規專家,制定人工智慧系統的數據隱私保護策略,確保技術應用符合法律法規。

       校園招聘中,人崗相適度如何? 曹彬告訴記者,隨著新崗位需求擴大,存在一定的人才結構性短缺。 “從企業用人角度看,打好理論基礎的同時,希望增加與應用場景相關的實踐經歷,人才培養與技術反覆運算同頻共振。”

       面對產業發展“熱度高”,專家表示,人才培養要“冷思考”。 “行業對高層次、具備綜合能力的人工智慧人才有著較大需求。”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亮表示,近年來高校人工智慧專業的報考升溫,但關鍵在於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注意品質的提升和人才的合理分佈。 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深入應用,不同層次和領域的人才需求會更加細分,高校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計上應更加註重人才的差異化培養,以適應不同產業方向的需求。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