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強化環評打假 一批單位和個人被列入「黑名單」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王志華20日表示,對環評市場出現的弄虛作假等問題,生態環境部始終堅持“零容忍”,嚴懲重罰、綜合施策,推動環評打假進入遏增量、清存量階段。

       在生態環境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王志華介紹,自2022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將環評造假作為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已查處環評領域違法單位150多家。 生態環境部門累計將550多家環評單位和540多名編製人員列入限期整改名單或失信“黑名單”,依法限制或禁止從業。

       他介紹,在推動環評造假入刑方面,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將環評造假納入刑法定罪量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佈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細化環評造假的定罪量刑標準。 “山東錦華案、江西展航案相繼宣判,12名環評相關人員依法獲刑,一些存量案件正在加快查辦,對違法從業的單位和人員形成了強大震懾。” 他說。

       在強化常態化監管方面,生態環境部落實從業異常預警機制,對編製環評檔數量畸高、高頻變動從業資訊的400多名環評工程師,組織靶向複核,開展現場監督檢查,及時消除隱患。 同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地定期開展環評檔質量複核,並升級環評檔智慧複核系統,對全國新審批的環評檔實施智慧監管。

       “環評既是管理,也是服務。” 王志華說,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加強重大專案環評保障,動態更新國家、地方、外資層面重大專案“三本台賬”,採取專人負責、提前介入、定期調度、加強指導等措施,全力做好環評保障工作。

       2024年,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審批引大濟岷引水工程、長贛高鐵、虎林到長春天然氣管道、榆林煤化工專案等重大專案環評檔54個,涉及總投資9800多億元; 同時指導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12.95萬個,涉及總投資21.9萬億元,有力支援“兩新”“兩重”政策落地。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