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穩增長 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護航2025經濟新航標

         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加大民生保障支出、擴大對終端消費直接投入等方面推動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更有溫度的高質量發展、更切實的人民福利,將成為這一年的經濟新航標。

  ---------------

       從因地制宜提出化債方案,到繼續將財政資金用於保障就業、教育、醫療等基礎民生領域...... 2025年開年以來,地方兩會陸續召開,一本本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清單”為更有溫度的2025年留下註腳。

       “有的時候錢花到哪裡去、花的效果如何,比(支出)額度更重要。”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日前在京舉辦的“經濟每月談”會議上,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提到2025年財政政策要實現四個優化,其中就包括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財政政策的重點要從投資為主轉向投資和消費並重,這有利於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對消費潛力的釋放也將產生積極作用”。

        為2025年定調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 會議還提出“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這意味著,除支持就業外,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加大民生保障支出、擴大對終端消費直接投入等方面推動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更有溫度的高質量發展、更切實的人民福利,將成為這一年的經濟新航標。

        服務“新市民”

       “擴大消費的問題是一個經濟變數的調整,實際上需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由來已久的重投資輕消費、重基礎設施建設輕基本公共服務、重工業化輕城市化、重城裡人輕外來人的思維方式,特別是農民工的政策導向需要變。” 在近日在京舉行的新浪財經2024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以一個數據講述城鄉居民之間的差距,“農村居民月均養老金不足200元,與城市居民差距很大”。

       這些天,這位長期研究經濟理論和政策問題的學者多次呼籲要以結構性改革擴消費穩增長,併為以進城農民工為主的新市民群體發聲。 他認為,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我國現階段的消費有一種結構性偏差,這受制於多種因素,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滯後,“重點是對農村居民、進城農民工欠帳較多”。

       來自住房保障方面的現狀是,有的外來務工人員可能在老家有小樓,但大部分時間租住在城裡。 “雖然統計時說的是住房面積很大,但實際住房狀況不佳。” 在劉世錦看來,現階段住房供求關係已由總量問題轉為結構問題,在總量過剩、價格下滑的背景下,仍有大量人群存在居住困難、住房品質不高問題。 為此他建議,要大力度提升以進城農民工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養老、社保、醫療等方面的公共服務水準,短期重點可以由政府收購滯銷住房轉為保障性住房,或租或售向新市民提供。

       他還提到,要給城鄉居民雙向創業、就業、置業以更大的空間,帶動中國第二輪城市化浪潮。 “從國際經驗來看,城市核心區一般居住人口30%左右,60%以上在核心區之外的都市圈範圍,特別是城鄉接合部範圍,我國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 劉世錦說,在提升城市化比例的過程中,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有可能快速增長,“我們希望用10年左右的時間,中等收入群體由目前的4億人增長到8億人-9億人,(在)這樣的中速增長期,服務消費佔比可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消費能力是什麼? 就是居民的收入。 居民收入增長,消費才可能增長。 “羅志恆注意到,202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穩住樓市股市“”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這分別對應了居民收入中的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對於事關工資性收入的就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作出了多項部署。

        與此相呼應,2024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財政政策重點發力的六方面工作,在支援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會議明確,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支援教育強國建設,健全人口發展支援政策體系,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讓專項債「四兩撥千斤」。

       實際上,集中財力辦大事始終是我國財政惠民生的準則。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曾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精打細算,才能油鹽不斷”“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不是捂緊錢包不花錢,而是該花的花,該省的省,做到'大錢大方、小錢小氣'”。

       同樣被認為能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的,還有財政工具箱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在羅志恆看來,新一年改革專項債制度,要放寬專項債使用範圍,從“額度找專案”改為“專案定額度”,“實施以'專案儲備決定專項債額度'的機制,避免再現'有收益的專案不夠,導致專項債發行和使用進度偏慢'的現象”。

       2024年12月25日發佈的《關於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明確,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實行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管理,在專項債券用作專案資本金範圍方面實行“正面清單”管理。 該檔提到,將完全無收益的專案,樓堂館所,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除保障性住房、土地儲備以外的房地產開發,主題公園、仿古城(鎮、村、街)等商業設施和一般競爭性產業專案納入專項債券投向領域“負面清單”,未納入“負面清單”的專案均可申請專項債券資金。

       對此,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領域從原來的17個行業增加到22個,新增了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衛生健康、養老托育、貨運綜合樞紐、城市更新等5個行業以及一些細分行業。 “同時,以省份為單位,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專項債規模上限由25%提高至30%。” 王建凡說,範圍擴大了,規模佔比也擴大了,這都有利於地方政府提高投資能力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

        截至目前,青島、湖北、天津等地已啟動2025年度地方債券發行工作。 1月13日和14日,湖北省在上海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成功發行2025年首批地方政府債券1012億元,包括新增一般債券223億元、新增專項債券338億元、再融資債券451億元,成為2025年全國首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省份。 該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募集資金全部用於市縣,圍繞穩增長、保民生、防風險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資金主要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農林水利、交通基礎設施等一批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專案,以高水平投資和專案建設穩住經濟基本盤,全力保障2025年“開門紅、開門好”。

        為結構性改革贏得時間和空間

         將大規模中央財政資金直接用於老百姓消費,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萬億元、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用於擴大投資,制定實施近年來力度最大的一攬子化債方案、合計安排12萬億元政策資金...... 2024年精準發力的財政政策為支援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助力,對於2025年,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上述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未來可期。

        他從“力度、效率、時機”三個方面加以介紹。 在力度上,財政部將用好用足政策空間,加強逆周期調節。 提高財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強度。 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增強地方財力、兜牢“三保”底線。 安排更大規模政府債券,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 “總之,財政政策將切實加大力度,為穩經濟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這一年財政的科學管理也將穩步推進,“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廖岷說,在效率上,財政部將大力優化支出結構,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 加大對穩就業的支持,通過推動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保體系、培育新的消費行業、改善消費條件等來支援提振消費。 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對教育人才、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支援。

        “刺激要為結構性改革贏得時間和空間。” 此前探討過短期刺激措施的劉世錦在上述新浪財經2024年會上又一次提及刺激措施。 他表示,為穩定經濟增長,防止價格和產量短期內負向螺旋下行,有必要採取適度規模的刺激措施,但刺激是有代價的,並不是規模越大越好。

        他進一步解釋,現階段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與發達國家有重要區別,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結構性改革主要是促進創新形成新動力,需要較長時間且有很大不確定性。 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也要激勵創新,但更緊迫、更現實的是解決基本公共服務、城市化、收入差距、公平競爭、增長政策導向等問題。 這些改革很多內容可以立竿見影」。

       “我們要用'刺激加改革'的方法,'花錢建新制度',爭取在不太長的時間內,集中解決制約消費需求擴大的深層結構性體制性問題。” 劉世錦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