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的成功密碼

        國鐵集團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

       中國高鐵的成功密碼

       9月14日11時30分,G8491次列車駛出梅州西站,龍龍(福建龍岩至廣東龍川)高鐵廣東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 其中高鐵超4.6萬公里,分別較2012年底增長64.2%、392.2%,中國鐵路的路網規模、品質和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客貨運輸、科技創新、節能環保、安全業績等主要指標穩居世界前列。

         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劃》中提出:“讓中國成為擁有10萬英里(約16萬公里)鐵路的現代化強國。 “建設16萬公里鐵路,這個100多年前提出的設想已經在新時代走進現實。

         75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人民鐵路事業迎來曙光。 成昆鐵路翻越崇山峻嶺、青藏鐵路鋪進雪域高原、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福廈高鐵建成投用...... 一條條鐵路相繼開通,「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形。 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了中國鐵路高品質發展情況。

        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

        國鐵集團發展和改革部副主任李敬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建設進入快車道,年均投產高鐵新線3000公里以上,成功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現代化水準最高的高速鐵路網。 這張高鐵網,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運營里程世界最長。 目前,中國高鐵營業里程超4.6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以上; 其中,時速300—350公里的高鐵運營里程2萬公里,佔比為43%; 時速200—250公里的高鐵運營里程2.6萬公里,佔比為57%。

       商業運營速度世界最快。 目前,在京滬、京津、京張、成渝、京廣高鐵等線路上,復興號高速列車實現最高時速350公里高標運營。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高鐵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的國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速度”。

       網路通達水準世界最高。 從林海雪原到江南水鄉,從大漠戈壁到東海之濱,中國高鐵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嶺、通達四面八方,“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高鐵已覆蓋全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香港進入全國高鐵網。

       中國高鐵網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極大拉近了時空距離,方便了人民群眾出行。 中國幅員遼闊。 高鐵大幅壓縮時空距離、強化區域聯繫。 與高鐵開通前相比,北京到上海的運行時分由12小時左右縮短到最快4小時18分鐘,北京到廣州的運行時分由21小時左右縮短到最快7小時16分鐘。 中國人的出行方式發生了深刻變革,“坐著高鐵看中國”成為廣大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實寫照。

       加強了地區間的聯繫,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高鐵加強了東、中、西部、東北地區的交流,有力促進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一體化發展,加強了城市群聯繫,促進了城鄉融合,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催生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促進了沿線產業發展。 高鐵促進了旅遊經濟發展,催生「高鐵+旅遊」等新產業新模式,例如張吉懷、貴南高鐵開通後,湖北恩施、貴州荔波等多地旅遊客流「井噴式」增長。

        提供了繁榮發展新動能,讓流動的中國更具活力。 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讓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更高了、時間成本更低了、生產要素重組更便捷了,產生了高鐵“乘數效應”,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能,讓流動的中國更具繁榮發展的活力。

       自主創新的成功範例

        今年6月24日,「復興號高速列車」項目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中國自主創新成功的一個範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

       國鐵集團科技和資訊化部網信安全總監劉大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杆。 國鐵集團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鐵路科技創新,持續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準,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標誌性的科技創新成果,進一步鞏固和增強了中國鐵路世界領先地位。

        深化工程建造技術攻關,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和先進的鐵路網。 掌握了各種複雜地質條件和氣候環境下鐵路建設成套技術,建成了滬蘇通長江大橋、平潭海峽大橋等一批世界級大跨度橋樑,京張高鐵八達嶺隧道、廣深港高鐵獅子洋隧道等長大隧道工程。

        研製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關鍵技術裝備。 成功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復興號系列化動車組,主要性能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實現世界最高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 成功研發完全自主化的CTCS-3級列控系統,在印尼雅萬高鐵成功應用; 研發新型列控系統,並進行試驗試用。 掌握智慧牽引供電成套技術,為世界最大的高鐵網提供了強大的電力供應保障。

        全面掌握複雜路網條件下長距離運行的鐵路運營管理成套技術。 在安全運營方面,成功研發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形成鐵路各專業綜合監測檢測體系,建成自然災害及異物侵限監測、地震預警等防災減災系統,構建形成了全方位運輸安全保障體系。 在運輸組織方面,掌握世界最複雜路網條件下鐵路列車運行圖計劃編製技術,在滬杭高鐵實現3分鐘列車追蹤間隔運行,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在回答「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成功密碼是什麼」的提問時,劉大為介紹,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二是始終堅持目標導向,緊密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全面服務最廣大人民群眾,矢志瞄準世界一流水準; 三是始終堅持發揮國鐵集團行業領軍企業作用,組建鐵路科技創新聯盟,統籌國際國內市場資源,開展一體化創新,形成強大合力; 四是始終堅持自立自強,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夯實技術創新根基,推進系統全域反覆運算創新; 五是始終堅持「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將技術創新貫穿產業發展始終,有效帶動高鐵全產業及上下游相關產業反覆運算升級。

         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鐵路

        國鐵集團運輸部副主任陸海洲說,與世界其他國家鐵路相比,中國鐵路具有運營里程長、速度高、運輸密度大、運輸組織和運營環境複雜等特點,安全責任更重、安全壓力更大。

        國鐵集團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推動由防止事故向超前防控風險轉變,實現對安全風險的全要素全過程管控。 建立健全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部際聯席會議、「雙段長」、護路聯防安全穩定等工作機制,加強鐵路安全環境綜合治理,為鐵路安全運行創造良好外部環境。 加大安全投入力度,深化鐵路安全基礎建設,提升基礎設施品質和安全管理水準,2012年以來,國家鐵路直接用於保障安全生產的費用近萬億元。 廣泛運用地震預警、防災減災等先進技術,加快構建高可靠的現代化鐵路安全保障體系,研發了多個專業綜合監測檢測體系,建成了自然災害、異物侵限、地震預警等防災減災系統,確保了鐵路安全持續穩定。

        2012年以來,中國鐵路沒有發生重特大鐵路交通事故,鐵路運輸安全進入較為穩定的歷史時期。 2023年中國鐵路交通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較2012年分別下降75%、79%,是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鐵路。

        “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駝隊”

        國鐵集團貨運部副專員周世暾介紹,中歐班列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駝隊”,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專案和標誌性品牌。 國鐵集團牽頭建立國內國際協調機制,加強鐵路國際運輸合作,與沿線國家鐵路部門攜手,共同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臺,打造了富有韌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為中歐經貿往來注入了強勁動能。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9.6萬列,發送貨物939萬標箱,運輸貨物貨值約4000億美元。

       開行規模不斷擴大。 從2016年統一品牌至2023年,中歐班列年度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萬列,增長近10倍,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增長至567億美元,貨運品類擴展至53大類5萬余種。

        通道能力持續增強。 西、中、東三條運輸主通道運輸能力大幅提升,中歐班列已聯通中國境內123個城市,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4個城市。

        運行品質穩步提升。 中歐班列國內段日運行里程可達1600公里、國外段可達1000公里,單列平均運量較開行之初提升34%以上,中國與歐洲間鐵路運輸時間較開行之初普遍壓縮5天以上。 開通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線路17條,累計開行468列,全程運行時間較普通班列平均壓縮30%以上。 研發投用95306數位口岸系統、中歐班列資訊集成平臺,積極推廣鐵路快速通關業務模式,中歐班列全程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

        輻射效應日益凸顯。 中歐班列讓更多電子產品、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中國製造”產品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到達歐洲,給歐洲消費者帶來福利,也為歐洲生產商和貿易商進入中國市場開闢了貿易新通道。

        中歐班列有力帶動了中國內陸城市的對外開放,一些不靠海不沿邊的城市依託中歐班列,逐步發展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 中歐班列助力重慶外向型產業產值實現年均30%的增長,為成都進出口商品交易中心、鄭州現代化國際物流中心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助推義烏實現從“買賣全國”到“買賣全球”的轉型升級。

         中歐班列催生了許多新的物流、工業、商貿中心、產業園區,為當地民眾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德國杜伊斯堡港因中歐班列的開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機會。 中歐班列的開行讓波蘭馬拉舍維奇口岸站業務量成倍增長,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成熟的建設、管理和運營經驗

         在回答本報記者的相關提問時,國鐵集團國際合作部副主任鮑忠慶說,國鐵集團充分發揮鐵路行業和企業層面牽頭作用,協調國內設計、施工、監理、運營、金融等企業形成合力,運用中國鐵路成熟的建設、管理和運營經驗,積極推動“一帶一路”鐵路基礎設施聯通,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中老鐵路、雅萬高鐵運營良好,匈塞鐵路進展順利,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輕軌按期開通。

        中老鐵路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 開通運營近3年來,客貨運輸呈現量質齊升態勢,國際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顯現。 老撾段日均開行旅客列車從開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10列,跨境貨物列車每日開行數量由開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的14列。

        截至2024年8月底,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近3900萬人次,其中跨境旅客27.3萬人次;累計運輸貨物4400萬噸,其中跨境貨物突破1000萬噸。 中老鐵路貨物運輸覆蓋寮國、泰國、越南、緬甸等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品類由初期的橡膠、化肥、百貨等10多種擴展至電子、光伏、汽車、冷鏈水果等2900多種,貨物價值超百億元。

        中老鐵路的成功穩定運營,開啟了寮國鐵路運輸新紀元,憑藉鐵路運輸速度快、運載能力強、安全性高、運輸成本低的特點,極大方便了寮國人民,實現了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助力寮國完成了“陸鎖國”變“陸聯國”的夢想。 老撾烏多姆賽省農林廳副廳長蓬巴色·本雅沙瓦表示,「中老鐵路為烏多姆賽的商品進出口創造了十分便利的條件,當地百姓熱衷於種植出口作物; 本地及外國企業家也熱衷於興辦農業產業園,提高農產品種植效率。 “家住琅勃拉邦的普杜拉·賽雅提,因工作需要經常要跑萬象,她說:”以前從琅勃拉邦到萬象汽車要12小時,現在鐵路只要2小時,從未感受過這樣的便捷。 ”

         在體驗到鐵路安全、便捷、運量大、全天候運輸優勢后,眾多關聯企業紛紛入駐萬象、琅勃拉邦、納堆、磨丁等車站周邊,鐵路帶動沿線各類產業蓬勃發展。 老撾國會副主席宋瑪·奔舍那表示,“中老鐵路通車為老撾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各地民眾、各個企業都從中受益,省時又便捷,帶動寮國經濟邁向了一個更高的新台階。 “萬象市哈賽豐縣東蓬禾村副村長維顯說:”以前靠天吃飯,現在經濟來源更穩定了,不時還有投資者來村裡考察。 村民們紛紛要在鐵路沿線開餐館、開旅館。 老中鐵路給國家帶來很多好處,為普通百姓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 ”

         雅萬高鐵2023年10月17日開通運營。 開通運營近1年來,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由開通初期的14列增至高峰期的52列,單日最高旅客發送量2.4萬人,列車上座率最高達99.6%。 截至2024年8月底,累計安全運行超200萬公里,發送旅客近500萬人次,客流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雅萬高鐵開通后,雅加達至萬隆通行時間從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多分鐘,極大便利當地民眾出行,增加百姓就業機會,帶動沿線城市發展,為印尼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匈塞鐵路塞爾維亞境內貝爾格勒至諾維薩德段2022年3月19日開通運營。 項目開通兩年多來,運營安全平穩,累計發送旅客超880萬人次,極大便利了沿線民眾出行,使塞爾維亞一舉跨入高鐵國家行列; 諾維薩德至蘇博蒂察至邊境段今年4月25日實現鋪軌貫通,9月2日完成接觸網送電,計劃今年年底實現塞爾維亞境內全線開通運營。 與此同時,匈牙利境內段建設也在有序推進,預計年內完成鋪軌。

         巴基斯坦拉合爾橙線輕軌專案2020年10月25日建成開通,專案開通以來,經受住了新冠疫情影響、市政電網頻繁波動、長期大霧天氣等多重考驗,實現了安全便捷、舒適環保的運營目標,成為中巴友誼的新名片。

         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實現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歷史性變革,關鍵在於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為中國鐵路事業行穩致遠、領跑世界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關鍵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國家部委、地方黨委政府大力支援鐵路事業發展,國鐵集團作為中國鐵路行業領軍企業,當好鐵路產業鏈創新鏈“鏈長”,彙聚骨幹企業、高校、智庫、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優勢資源,形成了推動中國鐵路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發展道路; 關鍵在於中國鐵路“一盤棋”“一張網”的管理優勢,保持鐵路規劃的穩定性、連續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實施運輸集中統一指揮,各專業、各層級、各工種的高效融合和協調聯動,極大提升了中國鐵路運輸能力、綜合效率和現代化水準。

        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勇當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火車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國鐵路的世界領先優勢,為世界鐵路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