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挑大梁|千河奔騰風帆競——四川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觀察

        打開中國地圖,四川西銜青藏、東出長江,這裏四周山勢雄峻,盆地沃野平疇,千河奔騰不息。

        2024年,四川經濟總量保持全國第五、中西部第一,清潔能源產量穩居全國第一,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2025年一季度,四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46.92億元,同比增長5.5%。

2025年4月2日,在四川省梓潼縣長卿鎮柴壩村超級稻試驗田裏,村民在平整育秧水田、放置苗盤、撒上水稻種子。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

       「大後方」是四川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擔當。狠抓消費和投資擴內需,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縱深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拓展國際空間……四川積極搶抓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著眼引領西部、服務全國,集中資源力量培育新增長點,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挖潛能 擴大內需「兩手抓」

2025年1月5日拍攝的成都交子大道商圈(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夜幕降臨,晚風輕撫,成都交子大道燈火璀璨、人潮如織。「交子環」下,哪咤IP雕塑火熱吸睛;雙子塔上,川劇臉譜光影流轉;沿街25棟「盒子屋」化身城市生活實驗場,首店首展首秀不斷,匯聚資深書迷、咖啡星人、潮玩達人……

         文旅資源和市場規模均居全國第一方陣的四川,把文旅經濟作為促消費的「主陣地」,在豐富供給、提升服務上全面發力,下功夫吸引更多海內外「頭回客」和「回頭客」。

         「3月份我們接待了100多個泰國團,20多個泰語導遊都忙不過來!」成都自在旅途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景誌宏感嘆,做了20多年入境遊,沒在四川見過這麽多東南亞遊客,大熊貓、九寨溝、三星堆等都是打卡點。

2025年1月23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2024年新生大熊貓幼崽亮相新春主題活動。新華社發

        400多家離境退稅商店分布全川,吸引境外遊客「買買買」。一季度,四川辦理離境退稅境外遊客數量同比增長204.78%,退稅商店銷售金額同比增長200.91%,辦理退稅額同比增長211.64%。

         聚焦夜間消費、煥新消費、潮流消費等重點領域,四川以最大力度釋放消費潛力。2025年一季度,四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2%,比上年全年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5%,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

         消費和投資是擴內需的「雙引擎」。四川以高質量供給促進消費,以高質量項目拉動投資,消費、投資「兩手抓」,全力做好擴內需這篇大文章,守住經濟發展基本盤。

2025年4月18日,工人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成渝中線高鐵蜀安隧道進行施工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新春開工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標誌性項目成渝中線高鐵施工按下「快進鍵」。中鐵八局成都車站站房項目部負責人劉淩龍說,車站高架廣場上部主體結構施工已過半,力爭年內全面完成。

         一季度,320個川渝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項目建設實現「開門紅」,完成年度投資1119.8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25.4%。

         「我們加強土地供給、環境總量、能耗指標等省級統籌,不斷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優先支持重大項目落地。」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說,全省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以及京東方第8.6代柔性顯示生產線等重大產業項目全力推進。

在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對我國首臺自主研製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原型機(代號G50)進行開缸前的檢查準備(2024年10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一季度,四川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增速比1至2月高0.8個百分點、高於上年全年1.6個百分點,投資增速明顯加快。

          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楊繼瑞說,四川內需挖潛擴量的積極因素持續累積,為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及穩住西部地區經濟大盤奠定堅實基礎,體現了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

        蓄動能 科技創新「打頭陣」

 科研人員在指揮控製中心監測「中國環流三號」物理實驗情況(2024年11月4日攝)。新華社發(何淑芳 攝)

           3月28日,位於四川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原子核和電子溫度均突破1億攝氏度,我國可控核聚變研究取得重大進展;4月21日,四川省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

率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才能激蕩起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澎湃浪潮。

         從國家實驗室到大科學裝置,從高等院校到大院大所,四川科技研究力量富集。為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四川加快構建從創新成果發現、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培育鏈接「創新力」和「生產力」的技術轉移經理人隊伍,完善人才、資金、平臺等要素保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沿途下蛋」。

         在成都,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持續攻關生物治療前沿;在綿陽,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技術團隊與長虹集團聯合研發的新一代放療設備投入臨床試驗;在宜賓,以歐陽明高院士工作站技術為支撐的四川首個固態電池產業園加緊建設。

2024年9月2日在四川宜賓拍攝的鋰金屬固態電池成套線局部。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經濟挑大梁,工業挺脊梁。實體經濟是經濟大省的堅實支撐,也是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

         作為全國為數不多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和31個製造業門類的省份,四川讓科技創新在新型工業化中「當先鋒」,實施人工智能1號創新工程,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並重。

         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臺、健全體製機製,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翟剛說,目前四川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86家,單項冠軍企業29家,並已規劃布局25條產業新賽道,新興產業呈現爭先競速、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這是2024年10月9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拍攝的180萬千瓦昂多光伏項目建設現場。新華社發(姚航 攝)

          一季度,四川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比上年全年加快6.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專精特新企業增加值增長8.1%,比上年全年加快4.8個百分點。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說,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領頭羊,四川經濟增長的含新量、含智量不斷提升,有望進一步推動周邊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加速融合,激活更多地區的發展潛力,帶動更多地方迎頭趕上。

         提勢能 改革開放「勇闖關」

2024年10月10日,遊客在四川九寨溝景區五花海遊覽觀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亮碼檢查、掃碼評價、過度檢查預警阻斷……2月21日,成都啟動涉企「一碼檢查」改革。目前,全市390萬市場主體、2.9萬執法人員、403項檢查事項已全部接入,用「透明執法」杜絕「重復檢查」「多頭檢查」。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所在。四川省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劉鳳說,作為經濟大省,四川有條件有責任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面成為西部地區表率、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以經營主體獲得感為切入點,四川持續推出多項改革舉措,降低企業融資、物流、用地、用能等生產經營成本,深入開展違規設置市場準入門檻、拖欠企業賬款、侵害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涉企違規收費罰款、涉企執法檢查「五個專項治理」,並加強政策落地執行監測,確保政策適配、穩定、有效。

   《哪咤之魔童鬧海》(《哪咤2》)視覺特效製作公司墨境天合成都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區(2025年2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晨 攝

          改革發力,市場有感。2024年,四川平均每天凈增涉稅市場主體超過1300戶。「首字招牌」也持續上新,中商數據顯示,成都2019年以來累計落戶海內外首店超4000家,去年平均每天有超過兩家首店開業。

           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四川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加快構築向西向南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新基地。

          打造貫通東西的進出口集散中心,特色單品表現亮眼。「我們平均每月從成都航空口岸進口三文魚超560噸。」東航冷鏈西部生鮮港項目經理張棟棟介紹,其中九成以上進口智利三文魚從成都中轉至其他城市。

          2024年,成都航空口岸進口三文魚超過1萬噸,同比增長超3倍。從進口、加工到集散,三文魚在四川「遊」出一條高質量的外貿產業鏈,背後是不斷升級的國內消費市場、更加便利的通關保障,以及持續延長、加密的四川開放通道。

        「我們積極服務國家對外開放總體戰略,全方位推進四川開放發展。」四川省商務廳廳長惠朝旭說,四川正積極探索貿產聯動融合發展新模式,持續拓展多元國際市場,大力培育貿易新增長點,不斷擴大「四川造」產品的市場覆蓋率。

參觀者在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展廳內觀看展出的黃金面具(2024年12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一季度,四川外貿進出口規模突破2500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外資企業進出口同比增長32.2%。同時,四川外貿主體隊伍進一步壯大,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同比增加6.7%。

           四川省委書記王曉暉表示,四川要從全國發展大局把握自身的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始終胸懷「國之大者」,用實際行動擔負起穩增長重任,奮力攻堅克難,挺身應對挑戰,以四川發展之「進」,服務全國大局之「穩」,加快打造帶動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