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上海 預見未來——全球最大車展見證中國開放魅力
比亞迪Dynasty-D概念車、全新一代奧迪Q5L、超級電混SUV極氪9X、寧德時代「巧克力換電」新車型……超百款全球首發新車「秀肌肉」「拼智力」;小鵬、吉利、華為、比亞迪……外國展客商熟練「報菜名」,一線探究「中國車」的科技密碼和成功之道。
正在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車企競相炫技,為全球消費者奉上一場技術和美學的盛宴。
溫暖的春風裏,上海這座「開放之城」敞開懷抱,為全球經貿合作搭建平臺、提供機遇,共書科技變革和產業進步的精彩華章。透過上海這扇「創新之窗」,中國經濟的超強韌性和澎湃活力也讓世界看到,創新合作、融合共贏才是全球經濟未來。
深度擁抱世界 展臺「鏈接」全球信心
在昵稱為「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洋面孔」絡繹不絕,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日語、韓語的交談聲此起彼伏。在組織方臨時搭建的辦公室內,電視屏幕上實時跳動著車展的人流數據:開幕前兩天,已經有近萬名境外展客商前來「看行情」。
今年是上海車展舉辦40周年,展館面積從最初1萬多平方米擴至超36萬平方米,193場發布會、首發超百款新車,使得上海車展一舉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頂級車展。
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756.1萬輛和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1.2%。中國不僅是眾多世界汽車品牌銷售最大的單一市場,更是其主要利潤來源地。上海車展這個行業風向標和競技場,自然成為各大車企的「兵家必爭之地」。
近年來,傳統全球車展式微,底特律車展參展商數量腰斬,法蘭克福車展頹勢難挽,日內瓦車展更因資金問題多次停辦。在當前全球貿易局勢面臨陰影的背景下,汽車產業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領域也空前承壓。
「上海車展的超高人氣,更凸顯出中國產業鏈條的黏性和中國經濟的魅力。」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顧春霆說。
西班牙汽車經銷商阿古斯丁·加西亞專程飛來參加上海車展。他說,盡管面臨外部環境影響,但我們還是對銷售中國汽車品牌非常看好。「西班牙的消費者對中國汽車品牌很有信心,不僅性價比很高,中國汽車在技術上也非常有優勢。」
「我已經不記得這是我第八次還是第九次參加上海車展了。」阿聯酋汽車經銷商希沙姆與上海車展有著不解之緣。這些年,他見證了上海車展從燃油車角逐到智能網聯引領「酷炫」變革的潮流激蕩,也見證了中國汽車在海外從「名不見經傳」到「消費者主動來問詢」,「光是我旗下的門店,一個月就能賣1200多輛MG汽車」。
站在MG跑車前,希沙姆笑了。半年前,這款汽車在阿聯酋預熱後,不斷有消費者試駕並提前預定,3月這款汽車正式上市對消費者交付,「還會有更好的口碑效應」。
車展的熱潮更延伸到會場之外——投資簽約不斷,車市消費興旺。
4月22日,上海市政府與豐田汽車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146億元的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將在上海市金山區正式落地。同一天,斯凱孚汽車亞太總部項目落地上海嘉定區。「年內我們就會搬入新的總部,中國是我們最為重要的業務市場之一,更是重要的創新中心之一。」斯凱孚汽車事業部全球總裁謝斯廷·埃諾克松說。
本屆車展上,搭載智能懸浮車身控製系統等眾多前沿技術的仰望U8L首發亮相,成為連續兩屆上海車展的「吸睛王」。這一比亞迪旗下高端豪華品牌在車展開幕前剛剛突破1萬臺的銷量大關,成為中國首個百萬元級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國市場的巨大容量,是上海車展36萬平方米展臺巨大磁吸力的澎湃源泉。
從「馬力」到「算力」 逛車展像逛科技展
用上海話說「打開空調」,汽車可以「秒懂」;雨天行駛,在積水坑中智能避讓對向大車;連續繞行小狗或石塊、夜間避讓倒下樹木等復雜場景也輕松拿下……如果說2023年上海車展裏程碑式地確立了電氣化、智能化浪潮,2025年上海車展上,未來技術與智能汽車的深度融合,早已成為行業深度變革的底色。
在「擁抱創新共贏未來」的主題之下,上海車展首次設置的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區,全產業鏈協同的新技術、新成果一覽無余,近50家國內外知名科技、半導體和芯片企業首次亮相。
「逛上海車展仿佛在逛一場科技展!」很多觀眾感慨說。小鵬汽車展示了自研的飛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鐵人」,奇瑞推出了三體式復合翼飛行汽車和雙足機器人Mornine(墨茵),中國一汽也帶著分體式飛行汽車紅旗「天輦1號」在車展上全球首秀。
「在AI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智能汽車產業外溢到底層技術相通的飛行汽車與人形機器人,汽車『插上翅膀』『裝上四肢』,形成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新三樣』。智能汽車產業正在進一步發展為聚合型智能產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說。
置於全球產業創新浪潮中,中國市場脈動也在改寫跨國車企乃至供應鏈的競爭法則。
寶馬將在今年內為多款中國在售新車接入DeepSeek功能;梅賽德斯-奔馳全球首秀車型接入豆包大模型;奧迪打造新一代智能座艙,包括尖端人機交互與互聯功能。全球車企紛紛瞄準最新的前沿科技和智能潮流,更緊密地融入中國汽車生態產業鏈。
「本田計劃今後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所有新車型均將搭載應用量產輔助駕駛技術,將與中國企業Momenta開展合作,共同研發解決方案。」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執行役常務中國本部長五十嵐雅行說。Momenta在上海車展一口氣發布了與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凱迪拉克、上汽奧迪、智己等中外汽車品牌的進一步戰略合作。
端到端時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剎率降低30%……本屆車展,華為帶著新發布的乾崑智駕ADS 4、鴻蒙座艙HarmonySpace 5及乾崑車控XMC等核心技術,與廣汽、上汽、奧迪中國等十多家企業負責人,同臺討論智能輔助駕駛的安全創新。「安全是智能輔助駕駛的唯一底線」,成為本屆車展的重要共識。
在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管鳴宇看來,近十年來中國市場在相關領域的轉型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成為全球電動化及智能化轉型「試驗田」。中國將進一步影響國際汽車市場,關乎未來5年至10年全球汽車行業的技術發展、商業模式乃至競爭格局。
在中國為全球 雙向奔赴共創未來
當全球展客商拿著本子記錄中國汽車企業的核心技術參數時,中國展客商同樣近距離觀察著跨國車企帶來的「在中國、為中國」的新品和技術突破。上海車展承載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光榮與夢想,也成為跨國車企與中國創新力量雙向奔赴的見證者。
不完全統計顯示,在本次車展上,奔馳、大眾等外資品牌推出了10多款新能源產品的全球首發或亮相,包括奔馳全新純電長軸距CLA、雷克薩斯全新一代ES(混動/純電版)、大眾安徽純電SUV概念車等。
在大眾汽車集團的展臺上,三輛「在中國、為中國」的全球首發概念車並肩而立。和兩年前的上海車展比,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與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的神情輕松了許多。
彼時,大眾汽車集團正處於激烈的「變革期」:在2023年上海車展期間,大眾宣布將在合肥建立一個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與采購中心的新公司。兩年來,合肥研發中心投資約35億歐元,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和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在這裏「誕生」。
通過上海車展,大眾集團正式在中國全面開啟戰略成果的「交付模式」。「這是我們深耕中國、反哺全球的重要一步。」貝瑞德說,大眾正在中國完成從製造到研發、從輸入到輸出的角色轉換,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策源地」。
「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距離的沖刺賽,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專註打好屬於我們的這場比賽。」奧博穆說。
本屆上海車展,寶馬集團攜三款BMW新世代概念車亮相。此前,寶馬宣布與阿裏巴巴在中國深化戰略合作,推動AI大語言模型「上車」;引入華為鴻蒙生態,打造全場景智能體驗;攜手寧德時代推進大圓柱電池量產,應用於新世代車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表示,「中國市場在寶馬全球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彰顯,並在新世代技術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從「在中國、為中國」到「在中國、為全球」,中國製造已經遠遠超越成本優勢,成為技術創新和技術輸出的重要力量。跨國企業攜手本土先鋒企業,快速將突破性技術落地。中外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成為本屆上海車展的最美風景。
此次上海車展,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全球首秀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正是「為中國而生」。「中國遠不止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更擁有著充滿韌性的供應鏈以及科技友好的創新環境。」康林松說,梅賽德斯-奔馳不斷擴大和充實在中國的研發布局,不少「中國智慧」「中國創新」正在反哺世界其他市場。
「過去幾十年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政策,這也是中國經濟成功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做法為進一步實現經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說,在如今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環境中,中國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來源,這讓我們感到振奮。
來源:新華社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5-04-27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5-02-10
넗 人勤春早
- 2022-12-15
- 2024-07-16
- 2023-01-12
- 2024-01-04
- 2022-07-21
-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