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時代發展大勢,主動應對複雜風險挑戰、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的重大舉措,體現了黨中央對提高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準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科學部署,對應急管理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團結帶領人民成功應對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發事件,有效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安全風險,創造了許多搶險救災、應急管理的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改變災難推動型的治理方式,主動謀劃防控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域性風險,部署解決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程中防災減災短板的戰略性舉措,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對我國應急管理體制進行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改革,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持續加強。 組建應急管理部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立起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推進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基本形成協同高效的應急管理工作格局,應急管理效能實現質的提升。 2018年至2022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比前5年分別下降80.8%、51.4%,自然災害死亡失蹤人數比前5年下降54.3%。 有力應對新冠疫情,社會治安持續向好,群體性事件大幅度下降,恐怖事件明顯減少,我國已成為命案發生率最低、刑事犯罪率最低、槍爆案件最少,世界上公認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當前,我國公共安全形勢仍很嚴峻。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然災害的極端性也明顯增強,強降雨、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時刻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代城市高層建築、高架道路、地鐵、地下管網、化工廠等危險源眾多,防大震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我國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帶來的事故隱患多與本質安全水準低疊加、歷史風險累積和新業態新風險疊加的問題也很突出,城鄉間、地區間、行業間生產力發展水準不平衡,安全生產比任何國家都要艱難複雜。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類突發事件等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頻發多發。 特別是各種風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織、相互加強,隨著媒體形態、社會輿論場的巨大變革,公共安全風險傳導性更強,任何小事處理不好,都可能引發蝴蝶效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同時,現階段我國應急管理事業改革仍處於不斷深化過程中,一方面,公共安全無處不在,應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各行業各領域; 另一方面,依然存在應急管理部門統籌協調力度偏弱、綜合性防災減災救災體系不完善、統一應急指揮調度機制仍需健全、基層應急能力和社會共治體系短板明顯等繞不開、躲不過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解決這些問題,仍需進一步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
完善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下應急指揮機制,要堅持黨中央對應急管理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建強各級應急指揮體系,不斷打破條塊分割、部門獨立、地方割裂的傳統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各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強化綜合管理、綜合應對、綜合救援、綜合保障、綜合服務,加強全方位全要素協同聯動,統籌各方力量和資源,提高突發事件防範應對合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準。
來源:新華網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4-12-26
- 2023-01-12
- 2022-12-15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2-08-01
- 2022-07-21
- 2022-08-03
- 2024-01-04
-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