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協奏曲”越奏越響

      繼去年經濟總量突破30萬億元大關后,今年一季度長三角三省一市GDP總量達7.4萬億元,佔全國比重約25%。 亮眼數據的背後,是新質生產力作為新動能成為引領社會全面發展的風向標,也是新發展理念在長三角這片高地上的生動映照。

       從跨境數據流通新探索到外貿產業規模創新高,再到前沿技術不斷湧現...... 近日,在浙江溫州舉行的2024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多位企業家、學者感慨,自2018年11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迎來多點突破。 如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邁入“第二個五年”,新階段下,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緊密呼應,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協奏曲”正越奏越響。

      率先探索數據跨境流動,構築新質生產力「樣板間」。

     涵蓋智慧網聯汽車、生物醫藥等領域,涉及智慧網聯汽車跨國生產製造、醫藥臨床試驗和研發等11個場景,劃分64個數據類別600餘個字段...... 近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場景化一般數據清單及清單配套操作指南正式發佈,迅速引起高度關注。

      “跨境數據流通是全球數字經濟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於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也能為跨國企業在華發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將進一步推動國內產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說,長三角的系列探索具有重要價值。

     不只是跨境數據流動,長三角正加速挖掘數據的更多價值,在多領域推進先行先試。 近日,浙江省諸暨市傳媒集團成功完成教育數據資產入表工作,數據資產入表金額超百萬元,這也是全國教育領域數據資產「入表」首單; 2021年正式掛牌的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產品已超過1700個,2023年全年交易額超11億元。

      數據,看不見、摸不著,卻被稱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 上海市數據局城市數位化轉型處處長錢曉說,作為價值不可估量的新型生產要素,數據正成為數位經濟時代關鍵內容。 以數據為依託和牽引,一場廣泛而深刻的數位化產業革命正在長三角加速進行。

     從東部的臨港向西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數據中心集群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其中,吳江算力調度中心動力中心大樓已完成封頂,專案建設現場大型塔吊林立、工程機械轟鳴、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建築工人忙碌作業; 此外,優刻得上海青浦數據中心一期已實現「東推西訓」「東數西算」「東數西存」等應用場景,近期智算中心的國產千卡集群也已投入運營。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邵志清說,從雲計算、大數據,到人工智慧、元宇宙,在數位經濟發展中,數據與算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長三角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有助於構建起長三角地區算力資源“一體協同、輻射全域”的發展格局。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數據中心集群是「東數西算」工程八大算力樞紐之一,也是「長三角數字幹線」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這條發源於上海青浦,依託G50高速公路主幹廊道的數位創新發展帶正多點開花,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以華為為例,在上海青浦區落地華為青浦研發中心、上海華為數位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在江蘇吳江區,成立華為(吳江)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心,與當地高校共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ICT人才島; 在浙江嘉善縣,攜手敏實集團共同打造智慧製造「燈塔工廠」標杆,建設「中軟國際長三角新數據應用創新中心」...... 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佈局正加快形成。

     外貿規模再創新高,優勢產能「走出去」蹄疾步穩

      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外貿形勢整體向好。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長三角區域外貿進出口總值達5.04萬億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5.6%,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6.5%。 出口前十的城市中,長三角佔5席。

     外貿規模創新高,濃縮在數位里,是“創新高”的增長,延展到社會生產生活中,內涵卻豐富得多。

     “創新高”的背後,首先有產業升級、優勢產品作為支撐。

      如果說「客戶來什麼單,就做什麼款」是父輩多年養成的經營習慣,那麼通過入駐跨境電商平臺、建立品牌、自創爆款,就是青年企業家吳勁松接班後的“三把火”。

       “以前接海外訂單我們基本上只做均碼,根本不考慮細分市場的需求,直到2022年才發現不同地區的客戶對款式、版型、花色的要求都不一樣。” 吳勁松來自浙江義烏,運動護具產品是家裡已經做了二十幾年的生意。 不同於過去“盲人摸象”,通過SHEIN等跨境電商平臺,他開始瞭解到海外市場更加彈性的反饋,並不斷調整產品尺碼、提升科技含量,由此公司逐漸實現“輕鬆運營”,從一開始的月銷售額十幾萬元,發展到最近的月銷超過280萬元。

     “中國在外貿服務技術和平臺領域遙遙領先,地方政府的危機意識和開拓意識也很強。”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區域經濟學終身教授曾剛說,從出口商品結構來看,長三角區域正在逐步向價值鏈上游攀升。 這既是「絲路電商」等政策帶來的成效,也是區域產業升級的必然趨勢和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創新高”的背後,還有源源不斷的制度創新作為保障。

      今年3月,60個裝載聚丙烯塑膠粒子的中歐班列集裝箱進入南京綜保區(龍潭片)。 這批貨物將在綜保區內進行存儲、銷售和分撥,標誌著江蘇省率先推出的“中歐班列+保稅”進口模式正式實施。

       與傳統的中歐班列貨物分銷模式不同,這一模式省去了卸貨、清關等環節,直接將中歐班列延伸至綜保區內,有效減輕企業稅款資金壓力,大幅降低人工裝卸、保稅倉儲等多項成本。

      “創新高”的背後,更有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作為基礎。

       長三角區域的外貿結構中,民營企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季度,長三角民營企業進出口1.98萬億元,占長三角區域外貿進出口總值超過一半。

      浙江衢州魚子醬佔全球三分之一產量; 江蘇丹陽年產鏡片4億多副,約佔全國75%、全球40%; 江蘇泰興黃橋古鎮生產了全國70%、全球30%的提琴...... 近期,長三角的隱形「土特產」走入公眾視野,讓一些過去名不見經傳的縣城成為連結全球經濟、文化的重要支點。

       在全球最大魚子醬供應商鱘龍科技董秘許鵬飛看來,公司之所以能做到全球頭部,與長三角長期以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壯大民營經濟有著重要關係,“我們是外貿型企業,時常遇到對國外市場法律監管不熟悉、銜接不夠順暢等問題。 對此,政府經常組織相關培訓,召開座談會甚至是現場辦公,幫助我們與海外主管機構聯繫、溝通,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尖端研發加速迎突破,科創「協奏曲」越奏越響

      從指甲油的亮片,到太陽能光伏背板基膜,再到新能源車上的鋰電池隔膜...... 一張厚度不到半根頭髮絲的薄膜,不僅是國際新材料競爭的焦點,也決定了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生產成本和發展品質。

      近日,總部位於江蘇蘇州的恆力長三角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一期12條生產線全面投料試生產。 該專案年產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47萬噸,基地全面運營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0億元,有望突破國內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產業瓶頸。

     攻克「卡脖子」技術,前沿技術加速湧現,這既是長三角區域日漸成熟的市場機制的孕育和催化,也是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深化帶來的效應。

      通過眾籌科研模式吸引數十家國內行業企業眾籌1400多萬元,開展大型風電葉片翼族千萬級雷諾數氣動試驗,為行業共性技術提供關鍵試驗數據支撐; 通過「揭榜掛帥」機制讓龍頭企業「出題閱卷」牽引產學研協同攻關,説明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華東理工大學對接,就「抗體藥物國產化製備關鍵技術」開展研究...... 在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區域內聯合攻關,產學研用創新已不再“孤單”。

      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劉慶說,作為科技部批准、滬蘇浙皖共建的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截至目前,長三角國創中心在江蘇和上海已累計實施撥投結合重大產業化專案100餘項,13個專案完成並研發獲得市場融資,多項技術和產品成功填補國內空白。

      產業鏈聯盟對於技術攻關有重要推動作用。 近日舉行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會議上最新消息顯示,繼此前成立14個產業鏈聯盟后,此次長三角企業家聯盟又成立了5個產業鏈聯盟,涉及儲能與安全,綠色低碳、汽車後市場等。 此前,長三角超導產業鏈聯盟整合國內超導技術力量,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世界首條超公里(1.2公里)的35千伏超導電纜工程通電運行;長三角智慧零售服務產業鏈聯盟推動成員企業與騰訊智慧零售、位元組抖音電商、拼多多電商等合作,推動長三角智慧零售服務技術應用進一步推廣。

      各類科創協作機制也在不斷譜寫「協奏曲」。。 其中,長三角科技資源分享服務平臺集聚了區域內科研設施27個、大型科學儀器超4.6萬余台(套),服務機構3100餘家;長三角科技創新券累計申領企業超3000家,申領金額超2億元,兌付金額7600餘萬元。

     曾剛認為,長三角一直是中國改革創新的高地之一,瞄準“極中極”、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是這片熱土的內生基因。 如今,在各項成熟制度框架下,長三角正不斷吸納各項社會資源充實發展動能,既為本地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也將為全國高品質發展、成為全球創新網路關鍵力量持續提供澎湃動能。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