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科技、爭出海——冰雪裝備乘「冬」風而上
河南晉安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造雪機在雪場工作。
中國隊選手在第九屆亞冬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決賽中。 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慈溪華光生產車間。 除署名外,均為受訪企業供圖
“冰雪經濟”有多熱? 《大眾冰雪消費市場研究報告(2023—2024冰雪季)》顯示,2023—2024冰雪季消費規模超過1500億元,72.73%參與冰雪運動的居民有消費支出。
“冰雪熱”由此也帶動了中國冰雪裝備製造產業的長足發展。 數據顯示,中國冰雪裝備企業數量從2015年的約300家增長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 日前,記者走訪了相關企業,探訪中國冰雪裝備製造業蓬勃發展的秘密。
核心雪具“中國造”
對在北京讀大學的江琦星來說,冬天是他最期待的季節。 每逢雪季,他都會第一時間搶一張前往河北崇禮的高鐵票。 “訂酒店、買雪票、買車票都需要手速快。” 江琦星在高鐵上邊說,邊示意記者環顧周圍,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滑雪愛好者坐了個滿滿當當,儼然這趟車成了“滑雪專列”。
春節假期,浙江人林奇不再像往年一樣早早回家、走親訪友,而是和妻子飛往吉林,前往北大湖滑雪場滑雪。 “這是我們家的新年俗。” 林奇笑著對記者說。
冰雪,改變了一座城市,造福了一方百姓。 今年春節假期,黑龍江哈爾濱共接待遊客1215.1萬人次,同比增長20.4%。 同樣,冬季的崇禮直到半夜,街上依舊燈火通明、人頭攢動。 學滑雪、辦民宿、開網約車成了崇禮人的新風尚。 “雪季時每天收入約是淡季時的3倍。” 一名網約車司機說。
據統計,今年春節假期全國934個滑雪場客流量達1723.2萬人次,同比增長10%。 “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背後,是中國冰雪裝備製造產業的蓬勃發展。
江琦星的衣櫃里,滑雪服、雪鞋、手套、內搭等一應俱全。 “過去我只買國外品牌的冰雪裝備,從去年開始,我發現國產裝備也很好。” 江琦星說,價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自己只買高品質的產品。
國產冰雪裝備不只受到滑雪愛好者青睞,在專業賽場上同樣“摘金奪銀”。 北京冬奧會上,國產冰雪裝備頻頻出現在電視轉播鏡頭裡,在本月舉辦的哈爾濱亞冬會上更是大放異彩。
2月10日,亞布力滑雪場,中國隊在第九屆亞冬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決賽中斬獲金牌。 中國運動員在賽場上像一隻只輕盈的飛燕,他們的“翅膀”——雪板是不折不扣的“中國造”,是中國冰雪裝備製造企業首次為國際賽事提供的核心雪具。
“我們有兩款創新冰雪運動裝備與亞冬會組委會簽約,涵蓋雙板、碳纖維滑雪頭盔等類型。” 冰雪歡騰體育裝備科技(哈爾濱)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照會介紹,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局面,團隊在國內首次將碳纖維科技、高彈纖維科技、鈦合金技術等航空航太新材料與技術融入雪板中。
“這種材質不但更輕,而且性能穩定。” 胡照會說。 基於這種特殊材料,經過上萬次的試驗和反覆運算升級,他們成功運用航空高彈複合芯材,結合航空機翼技術,使雪板更輕、更彈、更耐用,實現人和雪板“合二為一”。
“大塊頭”變“靈活”
亞冬會賽場精彩紛呈,業餘冰雪運動也如火如荼,且呈現明顯的“南移”趨勢。
2月10日,河南省鞏義市嵩頂滑雪度假區陽光晴好。 白雪皚皚中,上百名小朋友踏雪馳騁,參加由河南省體育局主辦的第四屆全民健身冰雪季青少年滑雪公開賽。
去歲今春河南降雪不多,雪從何來? 只見40台造雪機「嗡嗡嗡」運轉,「吐」出10餘米長的白霧,雪場各處已是銀裝素裹。 據介紹,這些造雪設備超過一半是國產品牌。
不遠處的鞏義市西村鎮,便是該雪場造雪機的主要供貨企業——河南晉安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走進生產車間,機器人正揮舞長臂,對造雪機進行焊接。 “我們生產戶外造雪機、室內造雪機、飄雪機、多功能移動造雪車,產品不僅投用本地,還銷售至北京、河北、吉林、新疆等地知名雪場。” 該公司負責人吳楓林說,「像這款銀紅相間的造雪機,曾助力北京冬奧會。 ”
傳統輪式造雪機有靈活性差、覆蓋面小的缺點。 如何讓造雪設備達到北京冬奧會的要求? 生產團隊在移動性上費了不少心思。 他們在不足1個月的時間里日夜趕工,最終將這款造雪機進行優化升級,改造成適合為大賽服務的車載造雪機,自帶水罐、水泵、發電機組、造雪系統,不需要外接水源、電源就可以造雪,成了“靈活”的“大塊頭”。
造雪機通過混合壓縮空氣和水來製造雪花,對造雪環境也有一定要求,市面上一般的造雪機造雪環境常在零下三四攝氏度,制約南方省份開展冰雪運動。
然而,在吳楓林的朋友圈裡有一條視頻:在江西贛州某滑雪場,造雪車「吐」出白色長舌,不一會兒雪花便鋪滿一條雪道。
造雪車為什麼能開進贛州? 吳楓林帶記者走進倉庫,剛下線的造雪設備停放整齊,不時還有掛車開來裝車。 一款金黃色和銀色相間的諾泰克NORTEC N-2.0造雪機,受到不少客戶青睞。 據介紹,這款設備採用「超級霧化」技術,造雪機的核心裝置——核子器具有極佳比例的水和壓縮氣的混合效果,能在臨界溫度高效造雪。
“它優點很多,出雪量大、雪質乾爽細膩、覆蓋面積廣。” 吳楓林說,「我們還採用一種更為精細的水和氣的配比,在零下1攝氏度就能造雪,幫助雪場在雪季贏得先機。 ”
除了造雪設備,可以向上或向下輸送遊客的魔毯也在生產中。 魔毯運行平穩,非常適合初學者,是多數滑雪場和旅遊景區的主要運輸裝置。 該公司生產的魔毯具有智控節能功能,可自動記錄乘客數量、安全檢測,同時還具有超時停滯、自動緊急剎車功能。
將目光投向海外
近年來,一些中國冰雪裝備製造企業也將目光投向海外。
浙江省慈溪市華光塑料電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慈溪華光”)1995年成立之初,就瞄準雪鏟這一細分領域深耕。 “當時國內國際上相關製造企業不多,我們憑借物美價廉的產品很快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慈溪華光銷售經理華偉傑說,“目前我們超八成的產品用於出口,大多出口到發達國家。 ”
企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憑藉更低廉的人工成本,越南、墨西哥的相關企業曾對慈溪華光造成一定影響。 如何破局? “打'價格戰'是行不通的。 只有憑藉產品品質,才能留住老客戶,贏得新客戶。 “華偉傑說。
實現產品反覆運算升級,除了常規的改進材料外,雪鏟手柄的長度、弧度皆有講究。 記者拿起一把雪鏟比畫了一下,鏟起來果然省時又省力。 華偉傑介紹:「這是我們進行了無數次實驗,才設計出的符合人體工學的產品。 ”
只從產品上下功夫還不夠,慈溪華光還對產線進行數次升級。 過去,想要將產品從產線取下來只能靠人工。 如今,機械臂全程代勞,既節約成本,又提高良品率。 記者在心裡默默數了一下:偌大的廠房裡,工人只有數十人。
中國冰雪裝備“出海”,不只有像慈溪華光這樣主打外貿的企業,更有因國內市場需求而生,因物美價廉產品而興,因積極出海而實現進一步發展的企業。 他們共同推動中國冰雪裝備走向更大市場。 以浙江為例,數據顯示,去年浙江全省出口滑雪服、滑雪鞋、溜冰鞋、護具等冰雪穿戴裝備4.9億元,比上年增長13.8%; 出口滑雪板、雪橇、冰刀等專用器材9558.8萬元,比上年增長6.3%; 出口滑雪機、造雪機等場地裝備1518萬元,比上年增長127.1%。
走向世界的中國冰雪裝備製造企業,從沿海拓展到內陸。 在鞏義市西村鎮,一家主營滑雪板的生產企業機聲隆隆。 記者循聲而去,只見在車間工人精心打磨下,一塊塊線條流暢、色彩鮮豔的滑雪板走下流水線。
“我們在雪板固定位置運用強度高的固化玻纖,進一步加強固定器位置的強度與穩定性。 通過不斷提升滑雪板的穩定性和彈性,產品目前可適應不同條件下的雪道、公園等場景,具備防抖和糾錯性能。 “公司經理趙銀蓬說,他們與200多家公司開展合作,所研發的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到25個國家和地區。
來源:新華網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3-01-12
- 2022-12-15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2-07-21
- 2022-08-01
- 2024-01-04
- 2022-08-03
-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