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而有度 清而有為——新型政商關係加快構建的地方實踐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親而有度 清而有為——新型政商關係加快構建的地方實踐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記者在多地採訪瞭解到,從政策制定到服務管理,再到為地方發展注入活力,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探索與實踐正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紮緊制度籬笆 明確政商交往邊界
構建新型政商關係,“親”是要求,“清”是底線,關鍵要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 記者走訪發現,各地出臺一系列制度措施,明確政商交往邊界,強化制度約束和監督機制,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上海市浦東新區紀委監委監督黨紀法規等制度的落實情況,劃出政商交往的紅線和底線,嚴肅查處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腐敗案件。
“浦東新區紀委監委進一步細化制定了在監督執紀執法工作中適用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及操作辦法,建立親清統一新型政商關係實踐典型案例庫,不斷豐富拓展場景與實踐應用,為幹部在改革創新中勇於擔當、敢於負責提供保障。”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李曉輝說。
黨員、幹部同企業的一切正常交往,都應是為了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推進工作、提升效益。
安徽省出臺《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安徽省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4版)》等一系列政策,助力構建民營經濟發展政策體系。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發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2025年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2025年亦城機遇清單等內容,為新一年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方式方法 優化發展環境
政商交往“親”,就要坦蕩真誠接觸交往、積極作為靠前服務。 在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的過程中,各地不斷創新服務管理方式,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團結好、引導好民營經濟人士,彙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北京市在市級層面建立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聯席會議制度,構建了跨40家市級部門和各區的橫向配合、縱向聯動工作格局。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體改處處長郝婧說,北京市建立了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發揮好企業“服務包”“服務管家”和12345企業服務熱線等管道作用,形成了回應解決民營企業問題訴求的工作閉環。 此外,北京針對共性問題持續挖掘,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地一批舉措。 每年向社會公開推介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重大專案,年度推介項目總投資在2000億元以上。
陝西省則通過「陝企通」一站式服務平臺,實現了對企業訴求的受理、轉辦、反饋全過程閉環管理。 企業可以通過平臺反映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迅速回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安徽探索實施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新機制,推出惠企政策資金「免申即享」平臺。
安徽省財政廳預算績效管理處處長王旭說,該平臺運用大數據手段,將政策與企業精準匹配,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最大限度提高政策供給精準度、便利化和公平性。 該平臺2024年兌付財政資金77.7億元,惠及企業2.6萬家。
實現良性互動 提振發展信心
親不逾矩,清不遠疏,親清統一才能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 各地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通過清而有為的服務贏得企業的信任,實現政商關係良性互動,提振全社會發展信心。
上海市浦東新區花木街道明確了政商交往的“六項承諾”和“九個嚴禁”,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見效。 2024年,花木街道累計解決企業反映問題581個,累計引進企業291戶,註冊資金達71.8億元。
“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不是一時的,而是長期的,不是刻意的,而是習慣的,不是單個的,而是普遍的。” 花木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玨說。
通過構建新型政商關係,民營企業的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依託優質營商環境,保障比亞迪合肥基地落戶投產,吸引汽車零部件企業入駐,帶動當地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2024年,長豐縣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千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2000億元。
陝西省西鹹新區為137家重點科技企業配備法企聯絡員,提供全生命週期公共法律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法律風險隱患。
陝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楊鵬說:“西鹹新區提供的法律服務,保障了我們在海外設立的首個分公司運營順利。 2024年我們的產品已出口至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展海外轉銷商30多家。 ”
未來,隨著新型政商關係的進一步構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更加穩健。
來源:新華網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5-02-21
- 2023-01-12
- 2022-12-15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2-07-21
- 2022-08-01
- 2024-01-04
- 2022-08-03
- 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