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家國: 我的兄弟我的家
王 烈 圖/文
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感,並非輕易能遺忘。相反,在歲月的長河裡,猶如被溫柔細流細細雕琢的珍珠,愈發顯得璀璨奪目,珍貴異常。譬如我與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家人交織的故事,那是我生命中一抹永恆而耀眼的印記。
兄弟情深:來自北京的視頻電話
9 月29日晚,深圳的夜幕漆黑,城市閃爍的燈火星星點點,仿佛是夜的眼睛,靜靜地注視著這座國際化大都市。
21 時57分,我站在家中寬敞的陽臺上,腦海中不斷重播著白天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勳章授勳直播視頻。
就在這時,手機螢幕突然亮起。我低頭一看,是一個來自北京的視頻電話。螢幕那端,一張熟悉而又陌生的臉龐映入眼簾,那是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今天的“人民衛士”國家榮譽獲得者。
“嗨,王烈,我的好弟弟!”他的聲音穿越時空的阻隔,帶著幾分難以掩飾的激動和溫情。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呼吸的溫度,千山萬水的遙遠在瞬間變得觸手可及,如同帕米爾高原上呼嘯的寒風,撞擊著我的心靈。
看著螢幕中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他神采奕奕,我內心激動萬分,連忙向他致以最真摯的祝賀。
他聽後,深情地說道:“這份榮譽,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我們所有牧民巡邏隊員的認可。巡邏是部隊的事情,也是我們牧民的事情,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那些年,我們肩並肩,騎在犛牛背上一起巡邏一起經受風雪的拷打。在今天授勳這個光榮時候刻,我忘不了你王烈和你的戰友們……”
夜深人靜,海風仍舊輕柔地吹拂著。我們結束了視頻通話,然而,內心那份由衷的感動與溫暖卻如同烙印一般,久久徘徊,難以消散。
三代接力:與巴依卡一家共同巡邊的日子
1949年寒冬,紅其拉甫邊防連剛剛成立,馬上要執行邊防巡邏任務,巡邏的目的地是被稱為“死亡之穀”的吾甫浪溝,這一路上,要翻越8座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雪山達阪,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犛牛是唯一的指引,而雪崩、滑坡、泥石流則是常伴的陰影。沒有一位熟悉地形的嚮導,巡邏隊如同盲人摸象,舉步維艱。
正當全連上下憂心忡忡之際,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這位質樸的牧民,以一種近乎神聖的勇氣站了出來。他不僅自願成為巡邏隊的嚮導,還將家中珍貴的四頭犛牛無私地貢獻給了連隊。他說道:“解放軍是我們最親的人,你們給我們看病、送藥,幫我們建房子、送草料,從不求回報。現在你們有難,我怎能袖手旁觀?”
從那一刻起,二十三個春秋輪回,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成為了邊防連隊離不開的編外巡邏員,在紅其拉甫的崇山峻嶺之間,在每一塊界碑下,都留下了他堅定而深沉的足跡。
1986年夏天,病魔擊倒了這位鐵骨錚錚的漢子。當連隊官兵再次踏上巡邏征途時,他將自己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帶到了官兵面前。他滿含深情地說:“孩子,去吧,別擔心我。你是我們家的驕傲,一定要帶著隊伍安全回來,這是你的責任,也是我對你的期望。”
帶著父親的囑託,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含淚告別了重病的父親,在接下來的三十三個日夜裡,他與戰友們並肩作戰,順利完成了巡邏任務。然而,當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風塵僕僕地返回家中時,父親已經永遠離開了他。他知道,父親雖然離去了,但他留下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他,守護這片土地,守護這份家國情懷。
父親去世後,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正式成為了一名護邊員。這一守,便是37載春秋。雪山見證了他的堅韌,深溝銘記了他的忠誠。3 萬多公里的巡邏路程,每一步都踏出了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與守護,戰友們敬佩地稱他為“帕米爾雄鷹”。
2007年到2014年,我有幸在紅其拉甫邊防連工作,後來又在卡拉其古當了教導員。那段日子,真是刻骨銘心。記得 2008 年 9 月初,我帶隊巡邏,半道上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路都看不清了。
“指導員,這雪越下越大,沒路可咋走啊?”一個戰士愁得直撓頭。
就在這時,素有“活地圖”之稱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直接走到了隊伍最前頭。
“大家跟緊我,我知道有個山谷能避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聲音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堅定。
行進間,亂石灘上猛然間響起了一聲驚心動魄的驚呼。戰士李元昌騎乘的犛牛,在這險峻雪地腳下一滑,瞬間失去了平衡,眼看著就要連同他一起墜入那深不見底的懸崖峭壁之中。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猶如一道閃電,眼疾手快地沖上前去,雙手緊緊抓住了那根維繫著生命的犛牛繩,用盡全身力氣,硬生生地將李元昌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空氣裡彌漫著緊張與恐懼,直到李元昌安全落地,眾人才松了一口氣。
接著,他再次挺身而出,一馬當先地走在隊伍的最前方,繼續為我們探路,仿佛剛才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從未發生過。
我跟在他的身後,心裡卻不是滋味。只有我注意到了他那雙原本就粗糙不堪的大手,此刻更是佈滿了傷痕,他的膝蓋處,褲子已被磨得破破爛爛,滲出了血漬,那暗紅色的痕跡,在寒風中顯得格外刺眼。
“巴依卡,你真的沒事吧?”我忍不住小聲關切地問道。
但他只是回過頭來,給了我一個堅定的眼神,搖了搖頭,示意我繼續前進。那一刻,我深深地被他的堅韌和無私所打動。
那次巡邏,我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泥石流、暴風雪、冰雹,翻越了12 座達阪,趟過了30 次冰河,亂石灘穿了6個來回,還有8次是在七八十度的峭壁上爬行。那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
“指導員,你看我這嘴,裂得跟旱地的土一樣。”士官徐文龍苦笑著給我看他的嘴唇。
“你那還算好的,我這臉和手都被紫外線曬傷了,疼得厲害。”戰士賀福祖接著說。
“哎呀,別說了,我這襠部都被磨出血了,走路都疼。”士官郭庭書羞澀地小聲說道。
就這樣,歷時 80 小時的巡邏,我們終於全部安全返回了連隊。雖然每個人都疲憊不堪,但我們的心裡卻是滿滿的自豪和榮耀。
2004年春天,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兒子拉齊尼·巴依卡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後,毅然地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正式踏上了護邊員的征途,繼續在這片遼闊而神聖的土地上書寫著忠誠與奉獻。
提起拉齊尼·巴依卡,我的記憶瞬間被拉回到了2010年9月25日那個驚心動魄的日子。那天,我們一行人正在執行巡邏任務,山間的風呼嘯著,似乎在預示著即將到來的不祥。就在我全神貫注地留意著四周動靜時,我騎坐的犛牛鞍子肚帶毫無徵兆地斷裂了,我瞬間失去了平衡,被狠狠地摔下了雪坡。
“指導員!指導員!”耳邊是戰友們焦急的呼喊,但那一刻,我只感到天旋地轉,身體不由自主地向下滑落。
就在這生死攸關之際,一個身影如同閃電般沖到了我的前方,是拉齊尼·巴依卡!他毫不猶豫地撲向我,用盡全身力氣抓住了我的手腕,他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指導員,抓住我的手……”
那一刻,我看著拉齊尼·巴依卡那雙充滿決心與勇氣的眼睛,心中湧動著無法言喻的感激與敬佩。
遺憾的是,拉齊尼·巴依卡再也見不到了。
2021年1月4日,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天,喀什大學的校園被漫天飛舞的雪花輕輕擁抱,氣溫驟降至零下十多度。
“快來救救我的孩子呀!”驚恐的呼救撕裂,在新泉湖心一個冰窟窿旁響起。
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專題培訓班的拉齊尼·巴依卡與室友木沙江·奴爾敦恰好路過,聽到呼救,他毫不猶豫地跳入冰窟窿,緊緊抓住了孩子那冰冷的小手。然而,濕透的羽絨服和沉重的冰水讓拉齊尼的行動變得異常艱難。他的體力逐漸耗盡,但他從未放棄過那份守護生命的執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最終,在眾人的努力下,孩子被成功救上岸,但拉齊尼卻永遠地沉入了湖中。打了撈上來的拉齊尼的雙手 依然是托舉的樣子。灰褐色的舊棉襖上,沾滿了泥,只有胸前的黨徽,鮮紅奪目。
重上高原:再續不解情緣
今年7月22日,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我有幸與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民俗攝影學會副秘書長甘玲老師一同踏上了前往拜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家的心靈之旅。
當我們踏入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溫馨的家時,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了--喀什第二中學的袁旭華老師正端坐在桌旁,以無盡的耐心 和滿腔的熱情,為拉齊尼·巴依卡的女兒都爾汗·拉齊尼細心講解功課。她那全神貫注的模樣,仿佛整個世界都為之靜止,讓人動容。
都爾汗·拉齊尼這個眼神明亮、充滿朝氣的孩子,她眨巴著眼睛,認真地告訴我們:“這個暑假,袁老師特別關心我的學習,她不辭辛勞地上山來給我補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軍醫大學,像爺爺和爸爸一樣,守衛我們的邊疆,守衛我們的祖國!”那一刻,我被都爾汗·拉齊尼的純真與堅定深深打動。
為了向都爾汗·拉齊尼表達我們深切的關愛與鼓勵,7月24日晚上11 點左右,我與好弟弟方磊、弟媳孜白達·米爾紮買買提以及袁旭華老師,共同為都爾汗·拉齊尼舉辦了一場意義非凡的生日派對。
派對上,我們暢談著各自的故事與夢想,現場充滿了溫暖與歡樂的氛圍。我們深知,雖然拉齊尼·巴依卡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的精神卻如同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帕米爾高原這片土地上,激勵著後來者勇往直前。而都爾汗·拉齊尼,作為拉齊尼·巴依卡最驕傲的女兒,她的每一次成長與進步,都必將成為我們所有人心中那抹最耀眼的光芒。
8月27日,當我帶著“玉影行昆侖”拍攝組的六位同伴,再次踏上這片熟悉而又充滿故事的土地時,心中仍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激動與感慨。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仿佛有心靈感應一般,得知我們的到來,立刻熱情地張開雙臂,與我們擁抱,邀請我們一行人到他那充滿溫情的家中做客。
在美食的環繞下,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聲音顯得格外低沉而有力量,仿佛磁鐵一般吸引著我們。他望著牆上的照片,開始緩緩講述著那些巡邊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開啟時光之門的鑰匙,瞬間將我的思緒拉回到那段共同戍守邊疆、風雪同行的日子。
站在拉齊尼·巴依卡曾經無數次守望的這片土地上,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堅定的目光穿透時空,不屈的意志在空氣中回蕩。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站在我身旁,聲音低沉而充滿力量:“拉齊尼走後,更多的人接過了他手中的接力棒,繼續在這片土地上書寫著忠誠與擔當。他的精神,就像這帕米爾高原上的雪山,永遠不會消融。”
那一刻,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觸動,“時代楷模”這四個字,在我心中不再僅僅是一個稱謂,它是對拉齊尼·巴依卡,以及所有默默 堅守在邊疆,用青春和熱血捍衛國家尊嚴與安全的英雄們最崇高的敬意。他們,是這片土地最堅實的守護者,是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那些共同戍守的日子,如電影般在我腦海中重播,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如昨。我感受到了拉齊尼·巴依卡的存在,仿佛他從未離開。我們圍坐一起,深情對話,共同翻閱那本我為他精心編纂的《我的兄弟我的家》畫冊。每一頁翻動,每一張照片,都如同穿越時空的信使,承載著往昔的點點滴滴,喚醒心底最深處的記憶與情感,讓我們的心靈再次緊緊相連。
“看這張,這是我們第一次一起巡邊時的照片。”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手指輕輕劃過那張泛黃的照片,臉上洋溢著溫暖的笑容,那笑容裡,既有對過去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是啊,那時候我們都還年輕,轉眼間,歲月已經在我們身上留下了痕跡。”我感慨萬分,時光荏苒,但那份初心與使命,卻從未改變。
“但我們的心,永遠年輕。”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的眼中,閃爍著不滅的光芒,那是對友情的珍視,對信仰的堅守,也是對這片土地無盡的熱愛。
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這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兄弟情誼,是如此珍貴而純粹。“我的好弟弟,無論何時,只要有空,帕米爾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這裡永遠是你溫馨的家!”
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話語,如同溫暖的燈塔,無數次照亮我的心房。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4-12-21
- 2023-01-12
- 2022-12-15
- 2022-03-11
- 2022-08-01
- 2023-01-12
- 2022-07-21
- 2022-08-03
- 2024-04-16
- 20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