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灣區之聲

築牢防護網 防範“套路貸”

本報評論員

       最近,國家有關機構發佈了防範“套路運”“套路貸”等各類形式的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防範有關騙貸風險。

 

       以“套路運”為例,因貨車司機不瞭解行業情況而被“高薪收入”和“穩定貨源”等虛假資訊吸引,被不法分子用精編的話術誘導而申請貸款購車“入職”,提車後卻遭遇接活難、退車難、退款難的困境,不僅未獲得預期收入,還背負大額債務。這是貨運行業中的一種不正當行為。

 

       “套路運”“套路貸”不是簡單的貸款,而是一種詐騙犯罪。通過套路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既擾亂了社會環境,更給無數家庭帶來了傷害。

 

       可以說,審慎評估自身還貸能力,根據自身條件自主決定是否要辦理貸款業務,是築牢“套路貸”的第一道防護網。

 

       個人即便需要貸款,在訂立貸款合同前也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比如,應認真辨別合同實質,區分借款合同以及租賃、買賣等一般民事合同。要認真、仔細、完整地閱讀合同的各項條款,對放貸機構的貸款資質進行反復確認,通過金管資訊系統查詢相關資訊,是否真實可靠,築牢第二道防護網。

 

       此外,消費者在使用互聯網網站、應用程式等平臺貸款時,要認真閱讀頁面上的提示內容,明確相關法律後果,審慎進行人臉識別或電子簽名。在使用電子平臺購物或進行其他操作時,應留意預設的勾選選項,不輕易勾選“領取保障”“自動續費”等選項,避免因為一時大意而開通與平臺關聯的貸款業務。

 

       消費者應明確,享受不等於奢侈,明顯超出未來支付能力的借貸行為,很容易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滿足短期融資需求,也要分清“救急”和“救窮”的區別。如果遭遇“套路貸”詐騙,消費者應及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