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回表” VS “存款搬家” 銀行理財規模高增6月會否再現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賣得挺好,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差不多都在3%以上,接近同期限定存利率2倍。 但理財產品收益是浮動的,不保本保息。 55歲到65歲年齡段的客戶會在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間搖擺,部分年輕客戶則會主動諮詢理財產品。 “某股份行理財經理表示。

       6月18日,據悉北京地區多家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網點,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監管叫停“手工補息”疊加“資產荒”等多重背景下,銀行的部分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正在將資金配置天平由存款產品向理財產品傾斜。

      在居民資金與企業資金加持下,5月理財市場“量增價穩”,存款“脫媒”力量推動理財規模持續高增。 多位專家預計,受「季末回表」因素影響,素來是「理財小月」的6月理財規模將環比收縮,理財產品收益率會有所下降,但影響程度及時間有限。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投資活動逐步恢復活躍,理財市場有望延續增長態勢。 此外,存款利率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以及在銀行理財公司衝量作用下,下半年理財整體規模有望重新站上31萬億元的歷史高位。

      儲戶配置天平傾向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挺不錯的。 我行都是低風險穩健型理財產品,上周兌付的半年期理財產品(PR2)年化收益率是3.43%,同期限定存年化利率是1.9%。 最新一期發行的半年期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2.8%-3.7%。 對於沒買過理財產品的新客戶,建議配置一些7天期限理財產品,以提高資金靈活性。 “成都銀行某支行理財經理介紹。

       對於投資者而言,收益率無疑是其考量資金配置的重要因素。 在存款利率多輪調降背景下,即便是以高利息吸引客戶著稱的中小銀行如今也在持續下調各期限定存利率。 市場上,利率在3%以上的定期存款已難覓蹤跡。 據北京地區多家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網點的部分銀行理財經理表示:“今年以來,理財產品賣得挺好。 目前,新發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基本能做到3%以上。 ”

      “5月,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3.3%附近震蕩,收益率維持較好水準。” 在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看來,目前相較存款,理財產品收益率具有優勢。 疊加部分銀行對大額存單等較高成本零售存款進行主動管控,居民存款與理財規模增長“蹺蹺板效應”明顯。

      習慣穩健投資的北京居民小張表示,待存款到期后,將用部分資金嘗試購買理財產品。 “去年末拿到年終獎,本來想存三年期定期存款,但利率太低,在銀行網點臨時決定購買利率稍微高一些的結構性存款。 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利率也在降低,有幾次到期兌付的利率都是最低檔。 聽說最近理財產品收益率不錯,準備這次存款到期后試著買理財。 小張說。

      企業資金佈局謀變

      不僅是個人儲戶,在監管叫停「手工補息」以及資產荒等多重背景下,部分企業也將資產配置的目光由存款產品轉向了理財產品,以尋求更高收益率。 某銀行人士表示,「隨著手工補息被禁止,部分央企、國企在投資理財選擇上開始展現更高的風險偏好,由存款轉向購買理財產品。 ”

      此前,部分銀行機構繞開內部定價管理,將手工補息異化為高息攬儲手段,用來給大企業客戶違規補貼額外的存款利息,導致大客戶存款利率“明降暗升”,其加點範圍大約在10個至100個基點。 根據近期發佈的《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 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戶承諾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權上限的補息,並應於4月底前完成整改。

       業內人士表示,《倡議》發佈后,銀行不僅整改了違規存款產品和違規利息支付行為,還解約或規範了私下簽署的“抽屜協定”,完善了手工補息業務管理辦法,從根本上抑制高息攬儲,嚴肅規範存款非理性競爭行為。 規範手工補息后,銀行存款對於企業的吸引力下降,推動部分企業存款向金融市場分流。 對於部分企業而言,在活期存款收益受影響后,資金將轉移至銀行理財公司,主要配置現金管理類和短債類理財產品。

      “2024年以來債市持續走牛,理財產品也收穫了不俗的收益,投資者體驗良好。 且手工補息等高息攬儲行為被監管禁止,餘波之下大量資金溢出到性價比較高的理財市場。 據測算,在5月理財產品增長規模中,零售佔比72%,遠低於以往87%的均值,機構佔比近28%,充分說明手工補息餘波持續促進理財規模快速增長。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稱。

      理財超季節性規模高增

      居民資金與企業資金的雙雙注入,讓銀行理財規模延續強勁增長態勢。 多位專家認為,今年以來,銀行理財整體呈現「量價雙優」,理財資金季節性效應邊際弱化。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截至5月末全市場理財存續規模較上月提升0.9%,至29萬億元。 其中,理財公司存續規模較上月提升1.6%,至25.3萬億元。

      在王一峰看來,5月理財市場「量增價穩」,存款“脫媒”力量推動理財規模繼續高增。 據他測算,截至5月末全市場理財規模在29.7萬億元-29.8萬億元,較上月增長4000億元-5000億元,相較2022年及2023年的5月不足1000億元的月均增量,規模增長繼續超季節性。

      對於銀行理財規模持續增長,業內人士認為,這與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單邊行情有關。 隨著財富管理方式多元化,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財產品對存款的替代屬性增強,部分活期存款向理財市場分流。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同樣認為,理財產品正成為部分儲戶的替代性選擇。 “理財產品的投資者與存款儲戶群體間具有高度重合性,二者的風險偏好以及對於資金流動性和收益率的訴求基本相近。 當然,存款市場的調整並非理財規模高增的唯一因素,權益市場的低迷也是重要原因。 通常在投資管道有限以及可配置品種稀缺的背景下,理財規模會有不錯的表現。 “任濤說。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國內金融市場情緒回暖,理財產品凈值逐步回升,收益情況有所改善,加上理財產品選擇豐富,理財產品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銀行調降存款利息對於理財市場的影響是雙向的。 某銀行人士表示,在理財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銀行理財公司在資產端面臨挑戰,部分存款配置比例偏高的銀行理財產品或存在下調業績基準的壓力。

      王一峰認為,當前時點,債券市場收益率中樞快速下行至低位,疊加高息存款、信託平滑機制等配置方式受限,維持3%以上的理財收益率中樞缺乏有力抓手,理財實際收益率將趨於下行。 隨著絕對收益表現邊際轉弱,後續理財規模增長或有所放緩。

     “季末回表”影響料有限

      “6月是'理財小月',因為銀行年中季末月要沖存款,部分資金得回表。 也不像每年四季度末,年底客戶會重新考慮分配資金,那時候理財公司會推出不少產品和活動來爭取客戶。 “某銀行理財經理表示。

       談及6月的理財規模增長情況,繞不開「季末回表」的壓力。 “季末回表”是理財規模的階段性影響因素。 出於母行季末考核,理財產品到期設置等因素,歷史上季末月份理財規模多為環比下降,這一現象在母行存款壓力較大的3月和6月尤其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季末回表”往往會對理財行業的流動性提出更高要求,推動理財產品將一定比例的資金投放到流動性更高的資產上,以保證理財資金在回表的同時不出現流動性風險,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多位專家預計,今年6月「季末回表」對於理財行業影響相對有限。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銀行追求存款規模增長的壓力降低,加上目前銀行存款整體充裕,央行通過靈活的政策操作保持流動性平穩,這些因素決定了理財“季末回表”影響總體可控。

據明明測算,今年6月銀行理財行業或面臨大規模回表的壓力,手工補息影響下,回表規模或許更超以往,可能在1.5萬億元,但在7月第一周就會基本修復,市場無需擔憂。 從歷史數據來看,銀行理財公司素有在下半年衝量發力的慣例,其中國有行旗下理財公司更為明顯。 明明預計,在國有行帶動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將重新站上31萬億元關口,資產荒壓力之下債市也將隨之走強。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