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美妝品牌紛紛來華開“網店”

       海外美妝品牌正努力挖掘中國市場的新潛力。

       美國高端護膚品牌KAHINA、韓國火爆小眾品牌追幸兔、英國芳療保養品牌英草社、法國歐萊雅集團旗下護膚品牌適樂膚、日本資生堂旗下人氣品牌UNO...... 今年第一季度,不少國際美妝品牌在中國跨境電商平臺掀起開店潮。

       從跨境電商平臺到各大國際消費品展會,國際美妝產品和品牌加速抵達中國消費市場,不斷更新消費者的購物車。

       天貓國際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3月,天貓國際美妝品牌入駐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5%。 其中,來自歐洲和韓國的國際美妝品牌數量增長最快,歐洲美妝品牌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50%,韓國比去年同期增長56%。

       哪些因素支撐開店熱潮?

       一方面,消費升級趨勢下,以化妝品為代表的“美麗經濟”快速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化妝品零售額達4142億元,同比增長5.1%。 《中國美妝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美妝市場的整體規模由2014年的2759億元升至2023年的797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32%。

       另一方面,消費習慣變化,為更多品牌帶來機會。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近期發佈的《2024年中國化妝品市場功效宣稱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購買護膚品時更加關注功效,科學護膚需求不斷增強,同時,更加追求獨特性、性價比。 該報告顯示,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功效護膚」理念,72%消費者認為化妝品功效非常重要,65%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時重視功效數據驗證。

       天貓國際數據也顯示,「成分護膚、功效為王」仍是今年美妝行業的重點趨勢,歐洲、美洲美妝品牌在成分護膚賽道耕耘已久,正持續引領增長趨勢。 據介紹,歐洲美妝品牌主打成分溫和、舒緩修復,美國品牌主打高濃度、強功效。 以創立於美國的品牌適樂膚為例,其主打成分神經醯胺高效修護肌膚屏障,在國內積累了大批“成分黨”鐵粉,2月7日在天貓國際開店,第一個月品牌成交破30萬元。

       日韓美妝品牌仍頗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日系化妝品重平衡調理; 韓系化妝品則承擔化妝品界「快時尚」的角色,屢出爆款單品。 以韓國美妝品牌追幸兔為例,1月18日開店以來,品牌主推的素顏霜入選天貓國際素顏霜新品榜。 此外,護膚精油是美妝行業近期增長最快的類目。

       《2024年中國化妝品市場功效宣稱調研報告》顯示,2023年消費者購買化妝品花費整體處於中位水準,32.54%消費者消費金額為1000元至3000元,38.59%消費者消費金額為3000元至5000元,5%消費者消費金額超過萬元。 從購買管道看,選擇通過抖音、京東、小紅書、天貓等線上平臺購買化妝品的消費者群體佔比達70%,選擇線下實體店購買化妝品的消費者群體佔比30%,消費者更趨向於通過線上渠道購買化妝品。 當前,國際美妝品牌基於市場策略和經營狀況調整全球佈局,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依然是進口品牌的業績加速引擎。

       天貓國際美妝行業運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貓國際正著力引入更多在國外發展成熟、國內體量較小、有市場拓展空間的海外美妝品牌。 全球各地區的美妝品牌在品類和價格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例如美洲地區集中了精華、面霜類的高階護膚產品; 歐洲的品牌歷史較悠久,在成分方面非常講究。 “有些品牌可能體量不大,但符合新消費趨勢,具備當地特色,國際招商會積極推動這些美妝品牌入駐。” 該工作人員說。

       不少國際美妝品牌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市場增長空間廣闊,特別是電商平臺聚集了年輕消費人群,是品牌與中國消費者溝通的直接管道,也可實現對國內市場的覆蓋,持續給品牌創造增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