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健康提示 發現肺結節:到底切不切?

 

  什麼是肺結節?所謂肺部結節,是指出現在肺組織內的直徑3釐米的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病灶,通常由影像學檢查(如CT)發現。

  根據大小可分為:微小結節(<5毫米),絕大多數為良性,需定期隨訪;小結節(5-10毫米),需結合形態特徵判斷風險;較大結節(>10毫米),需警惕惡性可能。

  根據密度可分為:實性結節,均勻高密度影,邊界清晰;磨玻璃結節,均勻半透明影,似磨砂玻璃,不掩蓋支氣管血管結構;混合性結節,實性與磨玻璃成分共存,惡性風險較高。

  肺結節怎麼來的?常見原因包括感染與炎症、良性病變、惡性腫瘤、環境與生活習慣。

  怎麼知道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研究表明,體檢發現的肺結節中,90%以上為良性病變或陳舊性病變,診斷肺部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病變,需要根據CT檢查看到的結節的大小、密度、形態等,以及患者的年齡、吸煙史、家族史、疾病史等綜合評估。在肺部CT檢查的基礎上,當難以判斷肺部結節性質的時候,有時還會建議間隔幾個月再次複查肺部CT動態觀察結節變化,或者進一步行PET-CT檢查看結節的代謝情況,甚至行穿刺活檢或者氣管鏡活檢,根據組織病理進行明確,還可以參考血液腫瘤標記物化驗來輔助判斷。

  發現肺結節都有什麼辦法進行處理?

  首先、發現肺結節以後,不用緊張焦慮,因為絕大多數肺結節均為良性,只需要隨訪觀察即可,即使懷疑惡性的肺結節,也有多種手段和方法,達到治癒性目的。所以,發現肺部結節,到醫院找專科的醫生,尤其是現在很多醫院都有針對肺癌、肺結節的多學科聯合門診,可以給到患者最專業、最準確、最適合的診療建議。醫生會根據對肺結節的評估結果,並結合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合併疾病、個人意願等,建議對肺結節進行隨訪觀察或者針對性的處理。

  肺部結節患者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當患者知道自己有肺結節以後,常常會出現各種從心理到軀體的不適。常見的心理問題最多見的是焦慮型,常常會想:“我是不是得了肺癌?”“結節會不會突然增大?”“會不會轉移?”恨不得過幾天就複查一次肺部CT

  針對這些情況,都需要科學應對。包括:接受專業指導,請專科醫生診治,與醫生充分溝通,瞭解結節的具體風險;建立隨訪計畫,將複查時間標記在日曆上,避免遺忘或過度擔憂;調整生活方式,戒煙並遠離二手煙;增加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深色蔬菜、堅果等;適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增強肺功能;心理支持方面,可以加入患者社群,分享經驗,若焦慮嚴重,可尋求心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