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之春,聆聽中國經濟的奮進足音

        2025年的春天,如約而至,又非同尋常。

         世界經濟面臨單邊主義明顯抬頭的嚴峻考驗,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一季度經濟走勢如何,海內外倍加關注。

         穀雨將至,正是春耕春播的關鍵時節。 放眼神州大地,廣袤田疇、港口車間、科研一線,人們在實幹中播下希望的種子,在耕耘中期待和守護累累果實。

        中國,奮進在一個嶄新的春天。

 

  (一)

       “中國以新的自信展望未來。” 4月9日,英國《衛報》發表社論評價美關稅施壓下的中國。 文章指出,儘管近年來面對經濟挑戰,但中國從中看到了更長遠的機會。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 這個春天,結構轉型的陣痛疊加外部強壓,中國經濟遭遇的風浪更高、挑戰更多。

       外貿承壓、就業承壓,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3月,全國兩會。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備受關注。 不少國外媒體和分析機構認為,這一“雄心勃勃”的增長目標傳遞出中國在承壓前進中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決心。

       今年以來,一攬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繼續發力顯效,中國經濟運行起步平穩,發展態勢向新向好。

2025年4月10日,消費者在山東省棗莊市一家超市選購商品。 新華社發(孫中喆攝)

          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和0.9個百分點;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就業基本盤保持穩定。 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降幅收窄,3月份核心CPI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5%。 截至3月末,外匯儲備規模較2月末上升134億美元,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巨集觀數據背後,有行業領域、工廠車間的忙碌,也有市場商戶、千家萬戶的煙火。

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為50.5%和50.3%,在擴張區間繼續上行。 一季度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5,為2020年以來最高。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22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新簽訂單數量同比增長44.04%,總金額同比大幅躍升66.83%。

         流動中國,人享其行,物暢其流。

2025年4月10日,貨物列車停靠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綏芬河站南場等待解體換裝(無人機照片)。 4月9日18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貨物列車運行圖。 新華社發(曲藝偉 攝)

          一季度,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同比增長3.1%; 全國民航累計運輸旅客同比增長約7.5%,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民航旅客量同比增長超31.8%; 截至4月11日,今年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500億件,比2024年提前18天......

2025年3月20日,旅客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T3航站樓候機區域行走。 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國家資訊中心監測的高頻數據進一步印證中國經濟向好態勢。

        消費潛力加快釋放:一季度線下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4.2%,較上季度升高9.1個百分點,生活服務消費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8.3%;

       投資引擎動能增強:一季度全國專案投資中標金額同比增長10.7%,截至3月末,全國工程機械開工率較春節低點提升近35個百分點;

       創新活力加速釋放:一季度工業園區生產熱度指數同比增長11.3%,初創企業經營活力指數同比增長20%,技術創新型企業經營活力指數同比增長18.4%。

        這些畫面,成為人們對於2025年春天的深刻印象——

2025年4月5日,遊客在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鄉第九生產隊梨園內踏青賞花。 新華社發(梁子棟 攝)

        賞花經濟接力冰雪經濟,文旅消費熱度不減; 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打破多項影視票房紀錄; DeepSeek橫空出世,“人工智慧+”“具身智慧”“瞪羚企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宇樹科技、強腦科技、無問芯穹等一批高科技企業讓世界矚目。

         “一切才剛剛開始。” 有外媒評價說,這些科創企業的突破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的目標夯實了基礎。

2025年2月18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一處麥田,農民駕駛農機開展田間管理(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劉勤利 攝)

          眼下,春耕備耕已從南向北進入高潮。 農人在廣袤田野辛勤耕耘,現代化機械設備往來穿梭,華南的早稻、南方的油菜花、華北的小麥,綠的綠、黃的黃,一幅春和景明的春耕畫卷正在徐徐展開,為實現全年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西部陸海「氫走廊」正式投運,東部新增1.8億噸頁岩油儲量,鄂爾多斯盆地涇川地區發現特大型鈾礦;截至2月底,全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全國總發電裝機比重升至58.8%,能源資源“飯碗”端得更牢。

          今年以來,海外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明顯改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很多華爾街金融機構紛紛上調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看好中國資本市場,並將中國的“確定性”視為對沖美方“不確定性”的避風港。

 

  (二)

         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風雨挑戰中成長壯大。 面對不確定性,最大的確定性就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近日,美國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動,濫施關稅。 我國第一時間採取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江蘇多地織密出海新通道,廣東借「廣交會」助外貿企業開拓市場,山東實施外貿穩量提質十大行動,多地集體出招穩外貿擴消費,加快推動內外貿一體聯動......

         一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七省市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實打實發揮了挑大樑作用。

          這個春天,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全力應對,推動政策靠前發力、儘快落地見效; 一家家  中國企業積極想辦法、找出路,展現強大韌性。

        4月中旬,一位高科技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企業首發新品技術自主可控,在海外市場很受歡迎。 “儘管加征關稅,毛利率也可以覆蓋。”

2025年2月9日,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家商鋪負責人展示一款熱銷海外的AI智慧穿戴設備。 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在浙江義烏,一家外貿企業負責人說,從上一輪中美經貿摩擦開始,企業就著手推動產品升級換代,依託“一帶一路”佈局新的海外市場,對美外貿依存度明顯降低。

        近日,多家電商平臺宣布出資助力外貿企業拓展內銷市場、扶持跨境商家出海; 多家大型商超開通「綠色通道」,使外貿好商品以最快速度上架與消費者見面......

         海外觀察者認為,面對更加猛烈的衝擊,中國民眾更加自信。 彭博社刊文稱,作為世界最大的生產者,中國多年來已建立起一個抗壓能力很強的經濟體系。

        2月17日,時隔6年多,又一場民營企業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高品質發展的廣闊舞臺上,機遇無限。

        這個春天,頂住內外壓力,中國一如既往、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

       錨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巨集觀政策接續發力——

2025年4月10日,消費者在山東省濱州市一家手機商店內選購手機。 新華社發(初寶瑞 攝)

           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000億元,專項用於“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15萬億元、新增貸款9.78萬億元,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撐更加穩固。

          經濟政策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貿易、環保、監管等政策和改革開放舉措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更大力度支援「兩重」建設,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3月發佈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部署30項重點任務。

         外媒評價說,這份“最為全面”的提振消費方案,進一步表明中國希望通過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促使經濟向消費驅動型轉變。

       堅定不移實現高水準自立自強,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抓住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最重要的供給,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在積體電路、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多點突破;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守牢能源、糧食安全底線。

         今年前2個月,我國工業機器人、動車組、民用無人機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7%、64%、91.5%。 美國斯坦福大學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在通過人類投票判定對話型人工智慧(AI)回答準確性的測試中,2024年1月美國頂尖AI相對於中國產品尚有9.26%的得分優勢,而到了2025年2月這一差距已縮小至1.7%。

          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持續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

         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援地方化解隱性債務; 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截至3月5日,地方共發行置換債券2.9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效緩釋。 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交易有所回暖,房地產市場延續回穩態勢。 三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處於收斂狀態,各方預期不斷改善。

  (三)

         同比增長1.3%——外貿首季答卷展現韌性。

         這是分量更重的增長: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累計增速由負轉正;從1月份同比下降2.2%,到2月份基本持平,再到3月份增長6%,重壓下走出一條上揚線。

          這是成色更足的攀升:不論是在提高產品品質、加大科技含量、做優做強品牌上下更大功夫,還是暢通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物流、逐步完善拉美國家電商基建、開發非洲及南太平洋島國等市場潛力,廣大外貿企業通過持續轉型升級、主動開拓新的市場和銷售管道,培育競爭新優勢。

          這個春天,南海之濱,兩大開放平臺,向世界展示中國大市場廣闊機遇。

          這是2025年4月13日拍攝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外景。 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正在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71個國家和地區、1700餘家企業攜帶4100餘個品牌齊聚海南;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物流無人機以及國內外最新人形機器人在首次設立的消費科技展區同台競技。

2025年4月13日,身著古裝的觀眾在第五屆消博會上與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互動。 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舉辦。 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英國特易購等220多家全球零售頭部企業亮相廣州; 參展企業中,擁有國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等稱號的企業超過9700家。

萬商雲集、互利天下。

         連續第3年參加消博會,今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帶來大眾汽車、奧迪、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和杜卡迪六大品牌,包括9款汽車及2款摩托車在內的龐大產品陣容。

         “過去5年,大眾汽車集團向中國市場追加了約100億歐元投資,並在2023年初在中國建立了德國外最大的全球研發中心。”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蘇巴鴻說,中國已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策源地,成為值得學習和尊重的合作夥伴。

         這個春天,“中國機遇”同“世界期待”雙向奔赴,孕育新的生長。

這是2025年3月25日拍攝的博鼇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外景。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博鼇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到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一批批跨國企業高管不遠萬里共赴東方之約,近距離感受中國經濟迸發的新意和暖意,更加堅定地選擇與中國市場相向而行。

這是2025年3月26日拍攝的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內景。 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對38國單方面免簽、對54國過境免簽延長至240小時、將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措施從試點推廣至全國、外籍來華人員支付便利化水準大幅提升......“打卡中國”持續成為國際新風尚。

         這是3月底以來記錄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一份日程表——

           3月28日,《關於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發佈; 3月31日,《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發佈; 4月2日,《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發佈; 4月9日,《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發佈; 4月11日,大連、寧波等9個城市納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中國把挑戰和衝擊轉化為自身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

2025年3月21日,在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沛嘉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測試實驗室里,檢測人員使用頻閃儀檢查正在疲勞測試中的人工心臟瓣膜開閉合形態。 新華社發(陳雨禾 攝)

           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推動互聯網、文化等領域有序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 推動自貿試驗區提質增效和擴大改革任務授權,加緊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中國開放大門將越開越大。

          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綜合整治“內捲式”競爭,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 標誌性改革舉措將加快落地,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更好發展自身,更好造福世界。

           3月28日,習近平主席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的重要講話得到廣泛認同:“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 ”

         2025年,“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中國將謀劃新一個五年的發展藍圖。 生機盎然的大地上,升騰希望的春光里,中國經濟奮進的足音鏗鏘有力,向著未來進發。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