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福利不可跑冒滴漏 本報評論員
最近,媒體披露某地政府發放的消費券,直接被二手平臺倒賣。據查,倒賣者是通過更改手機IP地址領券,或與商家勾結,以虛假消費套取政府補貼,這一事件引起了普遍關注。
消費券的公平發放,是一項惠民生、促消費的重要工程,不該也不能淪為賺取差價、非法獲利的工具。這不僅破壞了政策的公平性和市場秩序,也侵害了其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暴露出消費券在發放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漏洞。
加強監管是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的基礎。實施機構在籌畫之初,就應加大對消費券發放和使用過程的監控力度,加強對異常活躍帳戶或IP地址的識別與監控,追蹤可疑的消費券流向,對異常交易和不當行為迅速回應、及時查處。在申請和核驗環節,可以強化實名驗證,增加轉手交易難度。
在消費券發放和使用上,應堵住漏洞,進一步優化流程。通過採取提高跨地域搶券技術門檻、完善消費過程中的身份核驗等措施,壓縮倒賣者倒騰消費券的空間。
交易平臺應加大對平臺上消費券轉賣資訊的巡查力度,及時更新監管,下架涉嫌違法違規的商品,及時發現違法倒賣線索,及時揪出隱藏在背後的“黑手”。
針對參與消費券使用的企業,相關機構應深化與商家的合作,將消費券直接嵌入商家支付流程,確保每一筆消費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同時,增加消費券違規倒賣的成本,對於參與違規的商家,不僅要依法給予處罰,還可以通過納入“黑名單”等措施,限制其參與消費補貼。
要使消費券發放更加精准、真正惠及廣大市民,需要多方通力合作,不斷調整、完善和優化政策舉措,使其更加貼近社會需求和市民期盼。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政策的公正性與有效性,避免惠民舉措在執行過程中的“跑冒滴漏”。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6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5-04-24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5-02-10
넗 人勤春早
- 2022-12-15
- 2024-07-16
- 2023-01-12
- 2024-01-04
- 2022-07-21
-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