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接受「今日俄羅斯」國際媒體集團專訪

         新華社莫斯科4月1日電 當地時間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應邀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期間接受了「今日俄羅斯」國際媒體集團專訪,全文如下:

         一、王毅外長,您如何評價中俄關係? 普京總統說,俄中關係已達到歷史最高水準。 中俄兩國是否有可能進一步提升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水準?

         王毅:我完全贊同普京總統對中俄關係現狀的積極和精準評價。 中俄互為最大鄰國,都是世界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對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負有特殊責任。 我們兩國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戰略引領下不斷深化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完全符合歷史發展邏輯,也具有強大內生動力; 有利於雙方和睦相處、彼此成就,也有利於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

          當前的中俄關係有三大特質:一是世代友好,永不為敵。 中俄關係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和汲取過去教訓基礎上走向成熟的。 兩國領導人以長遠政治眼光作出了“結束過去、開闢未來”的歷史性決定。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確立的“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為雙方在更高層次的戰略合作提供了堅實法律基礎。 親望親好,鄰望鄰安。 兩國基於對彼此的正確戰略認知,找到了符合共同利益的長遠相處之道。 70多年攜手走來,中俄關係已凝聚起堅實的互信、深厚的底蘊、充實的內涵和強大的韌性。

           二是平等相待,合作共贏。 上世紀90年代初,兩國確定了平等互利、優勢互補的合作原則。 進入21世紀后,合作共贏原則成為指導兩國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的基本遵循。 雙方順應時代進步方向,相互照顧對方合理關切,不斷深化全方位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經過幾十年發展和經營,中俄關係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極大豐富和擴展,“高大上”和“接地氣”的合作交相融合,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讓世界分享到中俄合作的巨大紅利。

          三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中俄這樣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和鄰國,無論結盟還是對抗,都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 中俄關係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既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構成威脅,更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擾和影響,不僅是當代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更是動蕩變革世界中的重要穩定力量。 “三不”原則是國際關係史上的創舉,也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必然選擇。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我相信,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共同帶領下,中俄兩國將堅定賡續偉大友誼,弘揚正確二戰史觀,捍衛二戰勝利成果,不斷推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攀新高,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作出“中俄貢獻”。

         二、當前,中俄務實合作蓬勃發展。 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244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您認為中俄合作在外部干擾下取得系列成果的成功密碼是什麼? 雙方合作下一步重點方向有哪些?

          王毅:過去幾十年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合作規模由小變大、合作基礎由弱及強、合作領域由窄向寬,取得豐碩成果。 從當年蘇聯援華的156項重點工程到今天的2448億美元貿易額,從俄羅斯農產品端上中國千家萬戶的餐桌到中國汽車駛入俄羅斯大街小巷,中俄務實合作持續深化,越來越好,為兩國關係發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儘管當前全球發展遭遇逆流,但中俄務實合作始終破浪前行,保持了量穩質升的良好態勢。 這其中的首要關鍵是兩國元首把舵定向。 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保持密切交往,為新時代中俄關係作出頂層設計,提供了堅實戰略保障。 二是雙方共同的發展需求。 中俄是發展振興道路上的同路人,兩國擁有4300多公里邊境線,合作優勢互補,潛力足,空間大。 三是穩定的內在動力。 中俄合作旨在造福兩國人民,雙方已建立起完備的合作機制,無論什麼樣的外部干擾和打壓,中俄合作都能夠克服困難,保持航向不偏、動力不減。 四是堅實的民意基礎,兩國人民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相近的價值追求和深厚的傳統友誼,珍視彼此間的互利合作,彙聚起推動合作的不竭動力。

          如果把中俄合作比作一列高鐵列車,雖然行進途中風景在變,天氣會變,但列車行進的方向不會變,穩步前行的節奏不會變。 面對動蕩變革的世界,中俄合作將繼續沿著既定軌道向前發展,聚力實現三個目標:第一,為雙邊關係夯實物質基礎,打牢經貿和能源合作基本盤,挖掘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潛力,打造合作增長點。 第二,為兩國共同振興提供更多機遇,進一步擴大相互開放,彼此借鑒有益經驗,共用創新成果,深化產業融合。 第三,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大動能,進一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引領區域合作,以高水準中俄合作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暢通。

           三、中方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關於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最新倡議? 中方對俄美元首通話成果有何評價?

         王毅:烏克蘭危機已經進入第四年,被稱作是冷戰結束后最大的地緣衝突。 從衝突爆發第一天起,中方就主張通過對話談判尋求政治解決,支援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 這也是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的呼聲。

         中方注意到,普京總統和俄方也多次表示,俄方從不拒絕通過對話尋找解決衝突的路徑。 近期,儘管戰場形勢依然複雜,但烏克蘭危機的和談勢頭已經出現。 普京總統同特朗普總統兩次通話,兩國團隊開展了多次接觸,就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和改善俄美關係進行認真商討並取得一定共識。 雖然這隻是邁向和平的一小步,但這一步是積極和必要的。 和平不能坐等,需要積極爭取。

         同時也要看到,這場危機根源錯綜複雜,各方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立場還有不小差距,恢復和平仍然任重道遠。 中方願根據當事方意願,同國際社會特別是全球南方一道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支持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好危機的根源性問題,最終達成一個公平、持久、有約束力並被各當事方所接受的和平協定,真正實現歐亞大陸乃至世界的長治久安。

          四、您認為俄美互動升溫對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會產生何種影響?

          王毅:俄美剛剛邁出恢復正常接觸的第一步,這有利於推動大國關係格局趨於穩定,有利於給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帶來積極預期。 當今世界,確定性日益成為稀缺資源。 大國應該意識到自身承擔的國際義務,主動為不確定的世界提供更多的穩定因素。 俄美都是世界主要大國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的和平安寧,包括全球戰略穩定負有重大責任,作出的抉擇將決定時代走向、影響世界格局。 全球其他國家都會一直關注。

         同時,俄方朋友可能也注意到,現在有些人不甘寂寞,開始炒作所謂“反向尼克鬆戰略”,這不僅是將國際政治簡單交易化,更是陳舊的冷戰思維在作祟。 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零和博弈的舊時代。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歷經國際風雲考驗,站立時代進步潮頭,穩如泰山,牢不可撼。 我們完全理解和支持俄羅斯通過外交努力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 人類屬於同一個命運共同體,大國應該順應歷史大勢,履行好大國擔當,為增進全人類福祉貢獻更多正能量。

         五、在您看來,中美貿易戰將何去何從? 中方是否將進一步對原產於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

          王毅:每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各國也都有自己的合理關切,但是歸根到底,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在自己手裡,不在別人的口袋。 美方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推卸責任,諉過於人,動輒加征關稅,甚至搞極限施壓。 這種自己生病卻讓別人「買單」的作法,不僅解決不了存在的問題,還將嚴重擾亂全球市場,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損害自身國際信譽。 “美國優先”不應是美式霸凌,更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損害別國正當權益的基礎之上。

         美方以芬太尼為藉口兩次對華加征關稅,尤其站不住腳。 芬太尼在美國的濫用是美國自己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禁毒政策最嚴格、最徹底的國家。 我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為美國提供各種説明,美方卻無端加稅,以怨報德,到底是想解決問題,還是蓄意製造矛盾? 如果美方真的想解決芬太尼問題,那就取消無理加征的關稅,與中方進行平等協商,尋求互利合作之道。 中國從來不接受強權霸權,美方如果一味施壓,甚至繼續搞各種訛詐,中方必將堅決反制。

           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準則,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前提。 習近平主席今年初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時指出,中美兩國必須和平共處,衝突對抗不應成為選擇。 中方將繼續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致力於中美關係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同時,我們也將採取堅決措施,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希望美方認清歷史大勢,作出理性選擇。

          六、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 您如何評價中俄在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作用?

         王毅: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蘇聯偉大衛國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在那場正義與邪惡的殊死搏鬥中,中國和俄羅斯是亞洲和歐洲兩個主要戰場,中國人民和俄羅斯人民是抗擊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兩支中堅力量。 兩國人民不畏強暴,浴血奮戰,為阻擊殲滅侵略者,捍衛國家主權尊嚴付出了巨大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雙方在二戰中結下的深厚友誼,為兩國關係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二戰偉大勝利的基礎上,中俄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員一道,共商建立聯合國,共同制定聯合國憲章等一系列重要國際檔,奠定了現代國際秩序基石,確立了當代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面對當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堅定站在國際正義一邊,同世界各國熱愛和平的人民一道,捍衛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歷史,反對任何否認、歪曲、篡改二戰歷史的圖謀和行徑。 我們要攜手維護戰後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成立80周年為契機,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各國恪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 我們要宣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加強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的密切協作,唱響全球南方團結自強的時代強音,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

        今年也是台灣光復80周年。 借此機會,我想強調的是,臺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果實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1943年,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將日本竊取的臺灣歸還中國。 1945年,中美英蘇發表《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同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之後簽署投降書,承諾“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 這一系列具有國際法律效力的檔都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奠定了戰後國際秩序的基石。 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臺灣同胞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不容打壓。 無論臺灣島內形勢如何變化,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

         七、特朗普呼籲全球無核化,您是否相信其誠意? 中國是否準備放棄核武器? 中方願在何種條件下與俄羅斯和美國就戰略武器問題進行談判? 是否有可能在這一領域達成三邊協定?

         王毅: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演講時指出,核武器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並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武器世界。

          “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這是五核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 自擁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中國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承諾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中國堅持自衛防禦核戰略,無意與任何國家進行核軍備競賽,始終把自身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準。 中國核力量及核政策是對世界和平的重要貢獻。

           核裁軍進程必須遵循「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和「各國安全不受減損」原則,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 擁有最大核武庫的國家理應履行核裁軍特殊、優先責任,進一步大幅、實質削減核武器,為最終實現全面徹底核裁軍創造條件。 中美核力量根本不在一個量級,兩國核政策、戰略安全環境也完全不同,美方現階段要求中方加入中美俄三邊核裁軍談判既不合理也不現實。 俄方在這個問題上也多次強調尊重中方的選擇。

         美方應切實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中的作用,停止通過“核共用”“延伸威懾”等打造“核聯盟”,停止針對其他國家抵近部署陸基中導等戰略力量,停止打造全球反導系統等破壞戰略穩定的行為,切實為減少核戰爭風險、實現無核武器世界目標作出努力。

        八、中俄兩國都是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 您曾多次到訪俄羅斯,俄羅斯給您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麼?

        王毅:你說得很對,中俄兩國都是偉大的國家,中俄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多次到訪俄羅斯,去過莫斯科、聖彼德堡、喀山等城市,也接觸過俄社會各界很多朋友。 我深深感受到,俄羅斯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國家,所到之處能看到保存完好的歷史遺跡比比皆是,從政府官員到普通百姓,尊重歷史、保護歷史、牢記歷史蔚然成風。 俄羅斯也是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國度,璀璨的文學和藝術博大精深,對世界文明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俄羅斯更是一個意志堅韌的民族,往往在國家生死存亡或者面對外部打壓的緊要關頭,迸發出無比強大的愛國力量。

          10年前,我曾陪同習近平主席在紅場參加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 80多年前,蘇軍戰士正是從這裡,接受完檢閱后直接開赴前線,以“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殊死鬥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書寫了驚天動地的不朽篇章。 我堅信,80年後的今天,在普京總統的帶領下,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俄羅斯人民必將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在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就。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