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金融詐騙花樣翻新 本報評論員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發佈公告稱,提醒投資者警惕以“股票知識分享”“大宗交易”等為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動。從其公告的內容來看,不法分子大多冒用基金公司名義,通過搭建虛假投資平臺、仿冒官方App,誘導投資者充值匯款甚至轉帳至個人帳戶,從而實施詐騙。
據案例顯示,大多不法分子都是趁投資者發現問題時,早已卷錢跑路。
相較於過去簡單的電話詐騙、短信詐騙等傳統方式,如今的金融詐騙更具隱蔽性和系統性。不法分子不再只是聲稱有高收益投資項目,而是通過營造看似正規的投資環境,比如偽造官方平臺、租用高端寫字樓、聘請“演員”充當工作人員等一系列手段,讓投資者放鬆戒備,誤以為自己是在正規、安全的平臺上進行投資操作。面對這些高度模擬的內容,普通投資者難分真假,就連一些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可能上當。
投資者在面對各種投資機會時,要時刻保持冷靜理性的頭腦,不要被表面上的高收益和看似高端的專業名詞所蒙蔽。投資時,要牢記一些基本原則,比如不隨意點擊未知連結、不輕信來路不明的內幕資訊、不輕易透露個人資訊,應仔細核實對方身份、購買產品,認准官方購買管道。這些看似簡單的操作,能夠讓投資者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掉入陷阱。
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應協同配合,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加大對非法金融活動的監測和排查力度,一旦發現類似冒用基金公司名義等違規行為,及時採取行動,從源頭上遏制騙局蔓延。同時,金融機構還應加強對自身品牌和聲譽的保護,及時發現和舉報不法分子的假冒行為。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向社會大眾廣泛普及金融詐騙的常見手段和防範方法,提高他們的識別能力。
面對手段不斷反覆運算的金融詐騙,只有保持高度警惕、多方協作,才能守護好投資者的錢袋子,讓金融市場安全、健康運行。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4-07-16
-
2025-02-10
넗 人勤春早
- 2024-01-04
- 2022-12-15
- 2022-05-12
- 2025-01-02
-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