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螞蟻在恐龍時代的組織架構
在中國航海日(7月11日)即將到來之際,6月16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教學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從大連齣髮,開啓2025年中國航海日係列活動,并將在海南新海港水域開展在繁忙水道的智能航行實驗,在海南洋浦港水域開展在狹窄水道的智能航行實驗。
狹窄水道新華社深圳6月16日電(記者白瑜)北京時間16日晚,由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德國明斯特大學、南昌大學、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科學傢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聯合發表研究成果,揭示瞭螞蟻適應性輻射與社會性演化的遺傳基礎。
身長不足一厘米的螞蟻,竟擁有足以令人類佩服的組織能力。它們不靠語言溝通,卻能協同建造驚人巢穴;它們沒有領袖意識,卻有最嚴密的分工體係。聯合研究團隊通過整合全球163種不同螞蟻的全基因組數據,重構瞭蟻科的生命之樹,涵蓋現生螞蟻16個亞科中的12個,343個屬中的97個。這項成果不僅澄清瞭蟻科物種複雜的親緣關係,更是將螞蟻的共同祖先追溯到約1.57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揭秘螞蟻在恐龍時代的組織架構。
研究團隊發現,在螞蟻共同祖先的基因組中,與嗅覺感知相關的基因傢族發生瞭顯著擴增,錶明螞蟻的共同祖先已經具備社會通信的關鍵分子機製。不同種類的螞蟻在調節“誰當蟻後、誰當工蟻”的過程中,這些信號通路的作用機製存在差異,反映齣它們在自然選擇下的適應性演化。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南昌大學教師熊子軍介紹説:“以保幼激素和胰島素信號爲核心的保守通路在螞蟻社會性演化中髮揮着重要作用,螞蟻中許多社會性狀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共同塑造瞭螞蟻錶型的多樣性。我們的研究從基因水平、基因傢族、基因調控網絡和保守信號通路等多維度揭示瞭驅動螞蟻社會性演化的分子遺傳基礎。”的航道寬度受限,水深多變,航行條件複雜,傳統船舶通過狹窄水道是對船舶駕駛人員的極大考驗。
大連海事大學無人船協同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國峰介紹,“新紅專”輪不久前通過智能化係統控製,成功完成狹窄航道的自主航行,整體測試過程中還實現瞭船舶自主避碰、實時航綫調整等關鍵操作。
據大連中遠海運重工研髮室主任孫鋒介紹,“新紅專”輪配置有智能航行、智能平枱等6大智能係統,實現瞭駕駛、輪機、電氣等設備深度融合,能實現自主操作。“隻需要在控製枱輸入目的港,船舶就能自主完成航行任務。部署在船舶的感知傳感器,讓船舶可以根據航行環境條件進行自主判斷與控製。”孫鋒説。
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安銘錶示,中遠海運爲“新紅專”輪提供瞭“自由度”氣象導航係統和電子海圖導航裝備兩款智能通信導航產品,從硬件芯片到軟件算法全部自主可控,智能化程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在確保航行安全、提升航行效率和保護數據與係統安全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據瞭解,作爲2025年中國航海日係列活動之一,此次百川嚮海——“新紅專”輪緻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全程近4000海裏,航期約30天,在航時間約12天,沿途4省份6大靠泊點對社會公衆開放,設計航綫遼寧大連—江蘇太倉—上海—福建泉州—海南海口—海南洋浦—海南瓊海—海南三亞。
來源:新華網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5-07-11
- 2022-03-11
- 2023-01-12
- 2024-07-16
-
2025-02-10
넗 人勤春早
- 2024-01-04
- 2022-12-15
- 2022-05-12
- 2025-01-02
-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