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灣區之聲 拯救中醫刻不容緩

 

        面向全社會發出最強烈的呼籲:改革現行醫療體制和中醫醫療考試制度,為民間中醫打開一扇希望之門。這不僅是對民間中醫醫術和醫德的認可,更是對中華傳統醫學傳承創新發展的有力推動,有利於國家,更是有益於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善舉。

 

 

        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早在2000多年前,中醫藥就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如今,中醫館開到越來越多國家,中醫藥已經傳播至世界196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十分重視、十分關心。2015年在陝西西安考察時,走進一家中醫館時說: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歡看中醫。

  中醫藥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健康密碼,是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然而,中醫傳承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若不及時採取措施,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能會逐漸黯淡而失去其靈魂。

這一認知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基於普遍事實。曾兩屆珠海市政協委員的黃玉和先生認為,他肩負著三重責任:一是作為宋代御醫第30代傳人,要整理和繼承祖先傳承下來的上萬個珍貴中醫古籍古方;二是利用掌握的中醫醫術為患者服務,守護大眾的健康;三是做好一代一代的傳承,讓精湛的醫術後繼有人。

         因此,黃玉和先生振聾發聵的呼籲:古籍要搶救,醫術要搶救,中醫人才更要搶救。

黃玉和先生從醫60餘年,先後六年4次參加省考,卻遭遇重重困境。如今的中醫考試,宛如一場磚家考專家的鬧劇。專家們不按中醫實際內容、不考慮中醫多面性多處方治療方法,死搬硬套不合理的固執模式,導致報名人數一年比一年少,很多地方甚至報考空白,上萬人報考,能通過者微乎其微。專家們一句有一定的醫療風險,就輕易地將眾多民間中醫拒之門外,讓無數真正有醫術、有醫德的中醫人才失去了合法行醫的機會。人為造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醫療體制的失誤,讓無數有醫術、有擔當、群眾認可的民間中醫遭遇“體制遮罩”。

        據遍訪調查,那些傳承三代以上且行醫5年以上,醫術醫德得到人民群眾普遍認可的民間中醫,他們堪稱中醫文化的活化石,是中醫傳承的寶貴火種。他們身上承載著祖輩相傳的獨特醫術和經驗,這些都是在漫長的行醫實踐中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還有那些擁有非遺傳承的中醫,他們更是中醫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然而,現行的中醫醫療考試制度卻像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將他們阻擋在合法行醫的大門之外,長此以往,中醫文化的家學傳承將斷根,中醫瑰寶也將失去靈魂。

         黃玉和先生認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中醫文化的傳承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斷。放開民間老中醫,給予他們合法的行醫資格,是當務之急。對於那些符合條件的民間中醫,應以表錄備案制授予合法行醫資格,這不僅是對他們醫術和醫德的認可,更是對中華傳統醫學傳承創新發展的有力推動,有利於國家,更是有益於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大善舉。

         在此,我們向全社會發出最強烈的呼籲:深入研究並改革現行的醫療體制和中醫醫療考試制度,為民間中醫打開一扇希望之門。讓那些真正有醫術、有醫德的民間中醫能夠合法行醫,讓中醫文化的瑰寶得以傳承和發揚。必須把中醫的根留住,因為一個文化沒有傳承就等於沒有靈魂,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守護好它,讓它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拯救中醫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