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季銀行業盈利飆45% 非利息收入撐大局 不良貸款率穩5.5% 居民部分風險升溫

 

       澳門銀行業首季營運表現亮眼,澳門金融管理局數據顯示,受惠非利息收入大增及準備金減少,今年一至三月銀行業營運結果按年飆升近45%37.63億元(澳門元,下同)。儘管利率下行拖累利息收入,但金融市場活躍帶動證券投資收益激增逾兩倍,加上成本控制得宜,推高整體盈利。此外,三月不良貸款比率持平於5.5%,金額按月減2.65%560.93億元,惟居民部分不良貸款按年增逾四成,風險指標受關注。

 

       非利息收入補缺口 證券收益飆2.2

      首季銀行業利息收入按年跌15%208.46億元,利息支出則減少17.3%171億元,因支出降幅大於收入,利息差額僅微跌3.08%37.46億元。同期非利息收入表現強勁,其他銀行業務收入達33.43億元,按年大增55%,其中證券及股票投資收益更飆升近2.2倍至5.29億元,反映金融市場交易熱絡;銀行服務及營運收入亦增長42%27.56億元。

 

      成本控制方面,首季營運費用減少2.8%33.26億元,主要因準備金按年縮減26.2%5.13億元。銀行業現金流量同步改善,按年增28.3%44.43億元,資本充足率亦升至15.55%,按年提升1.34個百分點。

 

       居民不良貸按年增41% 非居民部分回落

      截至三月底,不良貸款比率連續兩個月維持5.5%,較去年三月上升1.3個百分點。按對象劃分,居民部分不良貸款比率持平於4.3%,涉及金額218.7億元,按月微跌0.6%,但按年大增41%;非居民部分不良貸款比率亦穩守6.7%,金額按月減3.93%342.2億元,按年仍升逾15%

 

       業界分析指,利率回落雖壓縮傳統存貸利差,但財富管理及投資業務需求上升,加上金融市場波動創造交易機會,抵銷部分負面影響。然而,居民不良貸款持續攀升,反映本地經濟復甦不均,部分家庭及中小企仍面臨償債壓力。隨着澳門推動產業多元及吸引外資,非居民貸款風險可控性將成監管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