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青年觀察|透過取景框,感受中國式民主的真實與活力

       一. 在人民大會堂,讀懂“國家攝影隊”的使命

       清晨6點,北京的天空還未完全透亮,我背著十幾斤重的相機包穿過長安街,走向人民大會堂東門。 門外已聚集了許多同行,有人調試設備,有人低聲交流,有人站在梯子上尋找更好的角度。 在這支隊伍中,新華社攝影記者顯得格外醒目,他們被稱為「國家攝影隊」。

       這是我第一次以記者身份參加全國兩會報導。 出發前,我翻看著新華社往年播發的照片,突然開始好奇,這一張張照片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 攝影記者又是如何捕捉歷史瞬間的呢?

       在人民大會堂門外,我遇到了之前一直從事編輯工作,今年首次以記者身份報導全國兩會的同事鄭煥松。 他向我展示了他手中的「長槍短炮」,並自信地告訴我,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要想拍好照片,裝備不能少。 不論是用於拍攝特寫的長焦鏡頭,還是拍攝環境的廣角鏡頭,記者需要根據不同情況迅速地選用不同焦段的鏡頭進行拍攝。 調節感光度、快門速度、色溫等更是需要多年修鍊的功力。 拍攝一張好照片,遠遠不是手指按動快門那麼簡單。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步入人民大會堂,我與參加過21次全國兩會報導的資深記者邢廣利聊天。 他隨身帶著一把摺疊梯,笑稱這是他的“好兄弟”。 當他站上梯子拍攝畫面時,取景框裡既有莊嚴的國徽,也有委員們密密麻麻的會議筆記,還有委員們大步流星步入會場的場景。

3月4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這是全國政協委員走向會場。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當我問他報導這麼多次全國兩會,如何才能創新時,他說:“創新的根源在於人,每年我都能遇到不同的人,通過講述他們不同的故事,就是最大的創新。 ”

        聽了他的話,我忽然理解了“國家攝影隊”更深層的使命——我們不僅是記錄者,更是民主進程的“視覺譯者”,要用影像將“人民當家作主”的故事,翻譯成世界看得懂的語言。

        二. 鏡頭裡的細節,傳遞著民主的溫度

       在人民大會堂的“代表通道”上,一位從護工成長起來的“90後”基層代表引起了我的注意。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格西王姆接受媒體採訪。 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她叫格西王姆,是四川省瑪律康市養護院院長,已從事敬老服務16年。 我的同事王曦記錄了格西王姆帶領老人們跳經絡保健操、給她們擦指甲油、拍短視頻,鼓勵老人們緊跟時代的畫面。 此刻,在人民大會堂,透過取景框,我看見了她緊握話筒的手——這雙手曾為失能老人擦洗身體、按摩關節,如今正握著建言獻策的“話筒”。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謂“民主的溫度”,也許正如她粗糙的手指所傳遞的真實觸感。

在瑪律康市松崗鎮松崗村,格西王姆握住97歲老人周幺妹的手交談(2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瑪律康市松崗鎮松崗村,格西王姆在97歲老人周幺妹的家中瞭解高齡補貼領取情況(2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瑪律康市老年養護院,格西王姆為85歲的老人澤郎斯基擦指甲油(2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作為攝影記者,我們的任務,就是通過我們的鏡頭,記錄一個個如格西王姆一樣平凡而又真實的人。

       三. 當鏡頭對準歷史,我們也在成為歷史

        我的同事、資深編輯魚瀾老師告訴我,幾十年前的全國兩會報導,攝影記者使用膠片相機進行採訪,編輯則需要通過底片來挑選發稿畫面,經過沖印、放大、報社製版,耗時許久才能被受眾看見; 如今,5G傳輸設備讓影像在按下快門的瞬間直達編輯部,甚至通過直播鏡頭與億萬觀眾“零時差”見面。 技術飛躍的背後,始終不變的是攝影記者對「決定性瞬間」的執著——代表們凝神審議的側影、委員們熱烈討論的手勢...... 這些組合而成的畫面,展現的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

3月5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小組會議現場,政協委員觸摸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兩會,盲文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向全國政協委員提供。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設備在變,傳播方式在變,但有些東西始終未變——那些對準人民的鏡頭,那些傳遞民意的快門聲,那些讓民主可感可知的影像,始終是中國故事的底色。

       從黑白膠片到5G直播,改變的是技術手段,不變的是對民意的敬畏。

        透過取景框,我看到的中國式民主,是田間地頭沾著泥土的建議被鄭重寫入檔,是快遞小哥、鄉村教師與部長同桌共商國是,是快門聲中無數普通人的“聲音”被歷史收藏...... 無數個快門開合的瞬息,構建著正在發生的中國故事最堅實的圖元基底。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