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文旅紅火態勢怎樣延續

       假日文旅消費成為釋放消費潛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大眾提供觸手可及的文旅消費活動,延續假日經濟活躍度,延伸消費惠民政策,將更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全國國內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 國內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

       火熱的假日文旅市場,再次彰顯出文化旅遊日益成為釋放消費潛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進一步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將假日文旅市場的紅火態勢延續下去,不斷製造新的消費熱點,需要政策和市場雙向發力。

       產品場景推陳出新

       春節假期,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傳統旅遊熱門目的地依舊廣受歡迎,同時,跟著演出去旅行、跟著賽事去旅行,還有「村晚」「村超」「村BA」,讓更多的城市、古鎮和鄉村也煥發了活力; 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歷史文化街區、休閒商圈「三區一圈」為代表的休閒場景,仍然是遊客假日首選打卡地,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科技館等文化空間也成為假日旅遊好去處; 非遺游、冰雪游、避寒遊火熱; 夜間文旅消費亮點多多......

       順應消費需求多元化、個人化趨勢,各地消費場景不斷推陳出新。 陝西西安《夜譚·白鹿原》山谷光影秀呈現震撼視聽效果,湖南瀏陽「煙火瀏宿中國年」活動將多媒體與煙花表演相互融合。 新技術提升消費體驗,宇樹科技機器人春晚后亮相浙江烏鎮,多地舉辦AI主題科技廟會,多個景區實現AI導覽、擁堵預警等功能,為遊客帶來全新體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區域二室副主任劉敏表示,大眾旅遊時代,文化和旅遊消費逐漸從走馬觀花的踩點式、觀光式轉變為網紅打卡游、深度游、腹地游等,遊客“引得來、留得住、玩得好”成為促進文化旅遊消費的重要發力方向。 年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提出要豐富溫泉、旅拍、房車、郵輪、遊輪、遊艇、鄉村民宿等旅遊產品;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打造多樣化、差異化低空飛行旅遊產品等。 “在產品供給方面實現'海陸空'的聚合和聯動,順應文旅新業態發展趨勢,切實以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消費者行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表示,大眾對特色優質產品需求旺盛,特色優質產品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必選項。 “文化、科技對產品及消費場景的賦能作用日益凸顯,已經成為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新增長點的重要力量。”

       放大惠民舉措成效

        春節期間,各地紛紛拿出真金白銀加大消費補貼力度。 吉林發放總規模1億元的冰雪消費券,使用範圍涵蓋滑雪、溫泉、景區、住宿等; 湖北舉辦「蛇年送福」新春惠民活動,面向全國遊客發放1億元新春惠民券; 四川開展「安逸四川 玩轉天府」消費月,煥新升級滑雪場、溫泉等7類冬季旅遊產品,展播推廣文旅新場景,發放3.2億元文旅消費券...... 實惠便利的文旅消費體驗讓旅遊過年、過文化年成為新年俗。

       形式多樣的惠民舉措是拉動消費的重要發力點。 劉敏表示,近年來,國家將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放在突出位置,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不斷完善相關扶持政策,舉辦各類消費促進活動,取得突出成效。

       《若干措施》中,就豐富消費惠民舉措再次作出具體部署。 中國人民大學創意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宋洋洋認為,通過舉辦豐富的文化旅遊惠民、樂民活動,讓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成果更加普及、普惠。 “為大眾提供'觸手可及'的文化和旅遊消費活動,常態化延伸消費惠民,提升'平日經濟'活躍度,將更好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宋思根建議,持續深入開展全國文旅消費促進活動,推進文旅消費惠民舉措不斷檔,群眾消費熱情不退溫,更好增強文旅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要積極鼓勵各地開展促進文化旅遊消費的互惠合作、互通有無、資源分享,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協同聯動和工作合力,著力提升文化和旅遊消費的品類範圍和便利程度,放大惠民舉措的成效。”

       提升服務強化支撐

       高品質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打造,既離不開市場主體的創新創造,也離不開規範的市場秩序,以及政策制度的持續優化。

       春節假期,南京、無錫、蘇州、杭州、廈門等地宣布開放部分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院落,方便市民遊客免費停車、如廁,有些還提供餐飲服務。 旅遊目的地治理市場秩序更加高效。 中國旅遊研究院監測和調查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遊客滿意度為79.2,較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當代旅遊發展理念,形成了以法治旅、以法興旅的假日旅遊工作新格局。

       宋思根認為,文化和旅遊消費的長期繁榮必須重視“增”和“創”,“增”的途徑包括強化財政金融政策、擴大文旅有效投資、釋放職工消費潛力、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優化入境旅遊政策等。 “'增'不僅強調增量,更強調以'創'提質,增強文旅消費的發展後勁。” 與“增”對應的是“減”,這意味著各地各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消減影響文化和旅遊消費的不利因素,依法查處和打擊違法行為,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除了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劉敏表示,要發揮政府在打好底座、撬動市場中的支撐作用,強化財政金融支撐,用好超大規模統一大市場優勢,積極創造條件,使用創新手段擴大文旅有效投資。 《若干措施》中提出,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遊領域「兩新」項目的支援力度,這將有利於對觀光車輛、索道纜車、遊樂設施、演藝設備等實施更新。 為擴大文旅有效投資,《若干措施》還對探索在部分地區開展旅遊專案收益權、旅遊專案(景區)特許經營權入市交易、備案登記試點工作,支援符合條件的文化和旅遊類專案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作出表述。 “用好各項政策,不斷擴大文旅有效投資,創造新的文旅消費爆點、亮點,全方位繁榮文化和旅遊消費,才能讓人們更好地擁抱'詩和遠方'。”

 

      來源:經濟日報